心血管

上海十院:虚拟四维标测成功消融房颤

作者:余飞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1-06-02
导读

         6月1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开展了华东地区首例虚拟四维标测房颤导管消融术,通过X光引导的微创手术精确定位并清除心脏中引发房颤的异常电信号。这一全新治疗手段大大提升了疗效和手术安全性,为众多房颤患者带来福音。

  6月1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开展了华东地区首例虚拟四维标测房颤导管消融术,通过X光引导的微创手术精确定位并清除心脏中引发房颤的异常电信号。这一全新治疗手段大大提升了疗效和手术安全性,为众多房颤患者带来福音。

  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房颤治疗手段是服药,但长期服药患者依从性较差,而且对部分重症患者来说,效果十分有限。美国医生考克斯在上世纪80年代率先开展了“迷宫手术”——将心房按照迷宫路线切开和缝合,截断心脏异常电信号的传导,恢复心房的正常搏动。迷宫手术的问世可谓划时代的进步,但治疗需要开胸,而且难免会给心肌带来损伤。既有治疗手段瑕瑜互现,总有部分患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

  此次,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采用国际领先的“虚拟四维标测”技术,将三维标测系统与心脏随时间而变化的图像进行重叠透视。在空间三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维——时间,这样一来对引发房颤的病灶定位更为准确。医生利用更短的时间就能对病灶进行导管消融。与三维标测相比,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患者接受的X光辐射剂量也显著减少,消融精度,手术成功率、安全性有了长足的进步。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在房颤微创治疗上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2004年,他们在国内率先进行了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房颤的临床研究,获评上海市科技成果;2005年,又在国内率先应用并报道了4项技术;2008年,又首创并报道了应用重叠参考图像透视技术指导的房颤导管消融。为此,徐亚伟教授先后于2006年及2008年被中华医学会授予房颤导管消融领域的“推广普及奖”及“杰出贡献奖”。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