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陆国平教授谈动脉粥样硬化“有效”治疗

作者:王娣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1-05-30
导读

         5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陆国平教授作了一篇题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效”治疗》的主旨演讲,令很多参会者感到耳目一新、获益匪浅。

  从“控制危险因素”到“逆转斑块进展”

  5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陆国平教授作了一篇题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效”治疗》的主旨演讲,令很多参会者感到耳目一新、获益匪浅。

  传统治疗模式——危险因素干预

  心血管事件未被有效消除

  众所周知,他汀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石,其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主要血管事件的疗效超越所有其他类型药物。但大剂量他汀尽管可以强力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却并不能消除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的风险。

  2003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Steno-2研究显示,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达7.8年之后,仍不能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近半数患者无法避免心血管事件。另一项纳入1688例伦敦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平均随访2.5年的研究表明,即使干预危险因素,仍有63%的患者斑块进展(B超检测颈动脉斑块面积提示),而斑块进展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是斑块稳定患者的2.1倍。

  治疗模式突破——阻止或逆转斑块进展

  治疗“动脉”而不仅是“危险因素”

  陆教授在演讲开篇即提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观念或模式应为阻止和(或)逆转斑块进展。

  2010年,David Spence等发表在《卒中》(Stroke)杂志的一项研究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管理新概念,即“治疗动脉而不仅是危险因素(Treating arteries instead of risk factors)。

  研究纳入1997-2007年在卒中预防及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心(SPARC)就诊的4378例患者,在1997-2003年间采取“控制危险因素达标”的治疗策略,而在2003-2007年间采取“强化治疗以稳定/逆转斑块”的治疗策略(见下表),并对所有患者每年进行颈动脉斑块总面积(TPA)测量。结果表明,经第二阶段强化治疗后,患者斑块进展率迅速降低甚至逆转。

  降脂

  无论LDL-C水平是否达标,直接将斑块进展患者的他汀增至最大可耐受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d);如斑块仍进展,加用依折麦布10 mg;如斑块继续进展,加用烟酸(非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患者)或非诺贝特(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患者)。

  降压

  有血管性疾病的患者确保使用ACEI或ARB(除非有禁忌证)。

  降糖

  有胰岛素抵抗的非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患者,加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

  抗血小板

  所有患者均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未根据斑块情况调整用量。

  这项研究可能启发我们思索和转变当前的治疗观念,由危险因素达标转为靶向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冠脉斑块逆转与临床转归改善之间的关联:尚待研究

  陆教授指出,遗憾的是,对于冠脉斑块逆转与临床事件是否存在关联,目前尚缺乏直接研究,但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或可作为佐证。

  这项分析纳入采用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冠脉斑块负荷改变,并鉴定临床事件的6项临床试验中4137例冠心病患者。分析提示,基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百分比最高四分位患者在数月随访期内临床事件发生率较高。多变量分析显示,基线斑块体积百分比及其变化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显著相关。上述结果或可佐证:延缓斑块进展可减少临床事件(主要是心肌血运重建)。

  在演讲结束时,陆教授总结道:控制多重危险因素后,患者剩留大血管事件风险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有关;研究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效”治疗可使之稳定甚至逆转。荟萃分析提示,如果冠脉斑块获得“有效”治疗,大血管事件发生率可降低,但有待临床研究证实。

  (《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 王娣 根据陆国平教授演讲摘要整理)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