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NER研究(队列A和队列B)结果(详见2011年4月7日C2)证实,对于非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禁忌的高危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不劣于传统AVR术,不失为一种优秀的替代方案,更为AVR手术禁忌的高危AS患者带来福音。
PARTNER研究
主动脉瓣狭窄:TAVR vs 传统手术
PARTNER研究(队列A和队列B)结果(详见2011年4月7日C2)证实,对于非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禁忌的高危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不劣于传统AVR术,不失为一种优秀的替代方案,更为AVR手术禁忌的高危AS患者带来福音。
点评
TAVR为高危AS的治疗开辟了新视野,是当前心血管领域较大进步之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术后早期直至9个月,TAVR较AVR有明显优势,之后二者全因死亡率曲线逐渐重合,这并不意味着TAVR仅在短期预后较佳,12个月后的转归目前无法预测,需要更长时间随访才能回答。
另外,两个队列研究都显示TAVR主要并发症是卒中和血管事件,但从结束较早的队列B到较晚的队列A,其发生率明显下降,推测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将随时间推移进一步下降,这可能体现了一种新技术的学习曲线。
当然,目前TAVR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设备也需要革新,我们尚处于学习曲线的早期,因此在短期内不易普及。但我们相信,作为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技术,一旦突破技术和设备障碍,TAVR将得到广泛应用。
EVERESTⅡ研究
二尖瓣反流:经导管修补装置 vs 传统手术
EVERESTⅡ研究是首项头对头比较严重二尖瓣反流(MR)患者接受经皮MitraClip与外科手术(修补术或置换术)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入选严重MR患者279例,2年随访结果显示,MitraClip组和外科手术组临床有效性无显著差异(62.7%对66.3%),提示MitraClip系统的疗效不劣于外科手术。MitraClip组在随访30天时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外科手术组(9.6%对57%),提示MitraClip系统的安全性显著优于外科手术。MitraClip组30天内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对照组则较差;但在1年和2年随访期间,两组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随访2年时,两组均有临床获益和左室重构改善。
点评
经股静脉将MitraClip系统送至右心房,再经过间隔穿刺送入左心房然后将夹展开,通过将二尖瓣的瓣叶夹合在一起而改善严重的MR。使用该装置操作过程中患者心脏正常搏动,不需要体外心肺循环支持。术后患者通常能在2~3日内出院,恢复较快,可进一步减少外科传统手术后早期不良事件发生。与传统手术相比,MitraClip系统在术后1年和2年,二尖瓣反流降低比例相似,而经皮介入治疗提高了安全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系统为既往通过经皮介入手段无法进行治疗的MR患者(特别是外科手术高危患者)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PRECOMBAT研究
左主干病变:PCI vs CABG
PRECOMBAT研究纳入600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 患者,1年和2年随访结果显示,与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相比,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和次要复合终点事件(死亡、心梗或卒中)无显著差异。在亚组分析中,PCI组多支病变患者的MACCE发生率较高,单纯左主干病变行PCI治疗的患者获益较多。
点评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血运重建策略选择,是临床医生经常遇到并必须正确处理的问题,药物洗脱支架(DES)与CABG之争由来已久。该研究结果提示,两种方案治疗ULMC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几乎一致,DES可作为ULMCA患者接受CABG之外的另一种有效、安全的选择,同时考虑到PCI器械和技术的快速发展,DES在治疗ULMCA方面可能会积累更多经验,因而可能有更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和其他随机或非随机临床试验相比,该研究1年随访的CABG和PCI术后事件发生率过低,其结果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因而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血运重建策略的选择,仍需要开展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来回答。
ISAR-CABG研究
隐静脉桥血管病变:DES vs BMS
ISAR-CABG研究是迄今最大规模比较DES与裸金属支架(BMS)对旁路隐静脉桥血管病变不良事件影响的随机、多中心研究,纳入610例既往接受CABG治疗后在隐静脉桥血管(SVG)出现至少一处病变的患者,1年随访结果显示,DES组MACCE发生率明显低于BMS组,DES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TLR)显著下降,两组死亡率和心梗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所有受试者中仅DES组1 例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无显著差异。
点评
SVG管径长、易于获取与缝合,最先广泛应用于CABG中,但因移植物在局部可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术后狭窄、闭塞率较高,并成为CABG后1个月至1年心绞痛复发的主要原因,其中又以移植桥血管吻合口狭窄为主,选择何种策略进行再次血运重建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再次CABG给患者带来更高风险,故PCI成为处理桥血管病变的主要手段。既往研究证实,DES治疗冠脉病变效果优于BMS,但在预防SVG病变不良临床事件方面争议较大。该研究证实DES能安全、有效地用于SVG病变高危患者,降低严重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为临床治疗策略选择提供了更多依据。
PLATINUM研究
支架类型:铂铬支架 vs 钴铬支架
PLATINUM研究共纳入1530例于单支或双支冠脉行血管成形术治疗的患者,随访1年发现,新型依维莫司洗脱铂铬支架不劣于钴铬支架,两组主要复合终点事件无显著差异(3.4%对2.9%),且支架内血栓形成率及TLR均相似,分别为0.45%和1.9%。
点评
最近研究显示,依维莫司洗脱钴铬支架具有最低的支架血栓形成率和再狭窄率,为PCI治疗树立了新基准,而新型铂铬支架显示出相当的临床效果,与依维莫司洗脱钴铬支架的药物和多聚物涂层相似,并使用了新型支架设计,改善了顺应性、耐用性及辐射不透性,更易于操作。
RIVAL研究
入路选择:桡动脉 vs 股动脉
RIVAL研究是迄今最大规模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随机、多中心临床试验,纳入7021例患者,结果显示,与股动脉相比,经桡动脉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别(3.7%对4.0%),血运重建成功率相似(95.4%对95.2%),但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1.4%对3.7%)。
点评
两种途径行PCI治疗均安全、有效,经桡动脉途径为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选择,可有效降低术后血管并发症风险,且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多益处。
但另一方面也应警惕,该研究可能会使年轻医生走入误区,认为在入路不同、效果相同的情况下,较倾向选择经桡动脉PCI,而忽视了经股动脉治疗的优势。在RIVAL研究中,77%患者使用6F鞘管,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性。在需要更大内径鞘管操作,或处理分叉、弥漫/钙化、复杂病变及手术时间延长时,建议选择经股动脉途径更为合适。
REMEDIAL Ⅱ研究
新型流体管理系统:改善CIN
REMEDIALⅡ研究纳入292例慢性肾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1.73 m2 )且(或)迈赫兰(Mehran)评分≥11分]拟行择期介入治疗的患者,结果显示,与常规水化组相比,RenalGuard组(生理盐水、N-乙酰半胱氨酸和小剂量呋塞米)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显著降低(11.0% 对20.5%),高危患者接受透析治疗的比例显著降低(0.7%对4.8%),30日内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亦降低(6.8%对9.6%)。
点评
对既往有肾脏损害的患者,因对比剂有肾脏毒性作用,介入治疗术中或术后诱发急性肾损伤甚至肾衰竭风险较高,与传统水化治疗相比,RenalGuard系统能显著降低高危患者CIN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减少1个月内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该系统辅以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和小剂量呋塞米可作为CIN高危患者的预防性治疗策略。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葛均波 戴宇翔)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