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2011HRS:感受来自旧金山的律动

作者:华伟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05-16
导读

         2011年5月4-7日,第32届HRS年会在美国旧金山市莫斯科内(Moscone)会议中心举行。《循环周刊》特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华伟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海澄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闫倩医生为您带来丰富而精彩的HRS年会现场报道,让我们共同感受来自旧金山的“律动”! 

关键字:  HRS | 可置入器械 | 创新 

  

  inserted image

  

  inserted image

  2011年5月4-7日,第32届HRS年会在美国旧金山市莫斯科内(Moscone)会议中心举行。

  《循环周刊》特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华伟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海澄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闫倩医生为您带来丰富而精彩的HRS年会现场报道,让我们共同感受来自旧金山的“律动”! 

  HRS年会盛况一览

  技术主题引领全会

  “一直以来,科学、发现与创新的理念集中体现了心律失常研究领域的成就与抱负。除此之外,本次年会进一步聚焦于技术(technology)。”HRS年会项目委员会主席安娜·吉利斯(Anne Gillis)介绍说,“对新技术的需求,带动了医生、技师、研究人员与企业的成功合作,并最终为心律失常疾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及疗效的提高。”技术进步对于心电生理的持续发展以及心律失常疾病患者治疗管理的改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聚集技术也与HRS的目标任务(通过推动科研、教育、健康政策与标准的优化来提高治疗水平)相一致。

  对技术的强调从5月4日的开幕式全体会议就已开始,这一环节特邀了畅销书作家、破发性创新概念的首创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进行演讲,他列举了电脑从大型计算机到微机、笔记本直至掌上电脑的发展,生动阐述了某项产品或服务如何因革命性的技术进步而得以快速发展,并最终征服对手、占领市场。

  新增环节引人入胜

  除了全体会议、核心课程、最新揭晓的临床试验、特色论坛、摘要汇报、辩论、壁报等传统会议设置外,今年有一些颇具特色的新增环节,令参会者印象深刻。

  ● 创新者摘要(Innovator’s Abstract)发布了器械治疗及消融治疗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

  ● 网络化电生理导管室(Networked EP Lab)在会议现场设置了一整套整合了最先进设备的电生理导管室,包括X光单元、超声单元、磁共振扫描仪、机器人导管系统、多导记录单元、防护系统、信号交换工具、标测系统和控制室,让参观者进入导管室的真实环境,结合现场专家授课、仪器演示及亲身操作,感受先进技术如何为医生服务。

 inserted image

  ● Ideas On Trial环节就某一观点设置了正、反双方进行辩论,双方各有一位主辩和两位证人,由一正两副共三位裁判主持,最终由陪审团——观众来决定这个观点是否有理,这种对传统辩论的改良形式更具参与感和互动性。

  中国学者展现风采

  作为国际性专业会议,HRS年会得到了国际同行越来越多的支持及参与。本届HRS年会注册的参会代表超过14000名,来自17个国家。中国是除美国和加拿大之外HRS会员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电生理工作者愈加积极地参与到这一著名的学术盛会中。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年轻一代的电生理人也越来越注重学术交流,争取机会到国际会议上锻炼自己,例如今年来自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许轶洲、师睿医师等以壁报的形式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此外,中国在起搏电生理领域的迅速发展得到了HRS的高度重视,中华医学会起搏与心电生理分会与HRS的合作交流也日益加深。继2010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张澍教授成为美国心律学会委员(FHRS)之后,黄从新、黄德嘉、曹克将教授和笔者又在今年新当选为FHRS。

   可置入器械的创新技术

  非外科、经皮、剑突下途径置入心外膜起搏电极

  该技术旨在避免冠状窦的解剖局限性,通过一种新型的左室(LV)电极,包括1个被动固定、立体构型的心外膜电极,以及1个13 F、双弯、可调控的递送系统组成,经非手术、经皮、剑突下穿刺途径置入心外膜。

  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急性期电极各参数测试结果令人满意,兼具安全性和稳定性。

  无电极起搏器的动物试验

  无电极起搏器旨在避免传统起搏器囊袋和电极的并发症。无电极起搏器为1英寸长、圆柱胶囊状、远端激素涂层起搏电极、近端环形电极,经静脉系统置入动物右室(RV)心尖部。

  随访20周的动物试验结果显示,平均起搏阈值为(0.7±0.3) V(0.2 ms),且无脱位。

  网络化的多极性左室电极以避免膈神经刺激

  该技术旨在避免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过程中出现膈神经刺激。这是一种新型左室电极,头端分布4个电极带(band),每个带分隔成4个极点,双极起搏可设置程控为“带间”双极或“带内”双极。

  研究结果表明,该电极可获得低心内刺激阈值和高心外刺激阈值,可延长电池寿命,减少膈神经刺激。

  皮下除颤器

  该技术针对那些需要预防心脏猝死(SCD)而无需进行起搏的患者,或经静脉途径置入电极受限者。

  研究入选98例患者,经皮下途径置入除颤器后以65 J的放电测试其除颤效果。平均随访9个月后,所有室颤事件均被精确检测到并予以转复,未发生SCD。

  置入式血管内除颤器

  该技术旨在避免囊袋并发症,并预设了拔除装置,从而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电极拔除风险。置入式血管内除颤器由右室单线圈电极以及置于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中的钛电极组成。

  研究入选了1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置入式血管内除颤器组和传统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组,结果表明,该新型除颤器与传统除颤器拥有相同的除颤阈值。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