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ACC会后]ICD:研究进展及争议

作者:万征 杜鑫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05-09
导读

         在1990年至1999年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收到近30万例关于经静脉置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电极功能失调的报告。此外,仅有约40%~50%的经静脉置入ICD寿命可达到10年左右,这意味着,在接受经静脉置入ICD治疗的患者中,大多数患者需接受再次手术以便于设备维修或置换。

关键字:  ICD | S-ICD | 适用人群 


  进展 S-ICD

  经静脉置入ICD局限性

  在1990年至1999年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收到近30万例关于经静脉置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电极功能失调的报告。此外,仅有约40%~50%的经静脉置入ICD寿命可达到10年左右,这意味着,在接受经静脉置入ICD治疗的患者中,大多数患者需接受再次手术以便于设备维修或置换。

  S-ICD工作方式及特点

  经皮置入ICD(S-ICD)可自动检测心脏节律,而无视“噪音”,可准确检测出心室颤动。S-ICD仅有4项可编程参数,包括电击(开/关)、电击后起搏(开/关)、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识别(开/关)和速率上限(170~240 次/分)。

  一项对678例接受S-ICD治疗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89.7%的患者未接受过电击;不适当电击率很低,仅为4.4%;约有4.4%的患者接受过适当电击。因此, S-ICD可用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脏性猝死的一、二级预防。

  S-ICD适应证和禁忌证

  S-ICD禁忌证包括频率<170 次/分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须抗心动过缓起搏治疗。

  S-ICD适应证为长QT综合征、肥厚性心肌病、布鲁戈登(Brugada)综合征、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某些电极导线折断、一级预防和心室颤动幸存者。

  目前一名10 岁患儿已成功接受了S-ICD治疗。

inserted image

S-ICD示意图

  不同于经静脉置入ICD,S-ICD的电极放置于胸腔皮肤下面,并平行于胸骨,该置入方法适用于所有患者。 此外,S-ICD置入过程不需要在射线透视下进行,患者可保持清醒镇静状态。虽然患者在术后可察觉或感觉到皮肤下存在S-ICD,但该手术所致瘢痕很小,患者通常均认可和接受这种新型置入方式。

  争议 ICD适用人群及评估指标

  关于ICD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心力衰竭患者的一级预防作用,目前学术界观点不一致。有学者认为,LVEF并非完美的心脏骤停预测因素,因心脏猝死患者大多为具有冠心病高危因素和心肌梗死后患者,并且绝大多数心脏猝死患者的LVEF>35%。

  一项纳入6项重要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LVEF 30%~34%和LVEF<25%患者均可从ICD治疗中得到大致相同的生存获益,并不依赖于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基于以上结论,对于LVEF接近35%的患者,可考虑置入ICD。

  电生理检查有望替代LVEF预测心脏猝死。在多中心自动除颤器置入研究(MADITⅠ)中,所有患者均在电生理检查过程中被诱发出心室颤动或室性心动过速,ICD治疗使上述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了54%。

  多中心非持续性心动过速研究(MUSTT)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然而,在MUSTT研究中,12%的电生理检查阴性者在2年内因心脏骤停或心律失常而死亡。

  在评估心脏猝死风险的无创性指标中,微伏T波电交替(TWA)颇有应用前景。在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患者合理血压控制研究(ABCD)中,TWA阳性、阴性预测价值和电生理检查相似;但另一项研究(MASTER)发现,微伏TWA不能预测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

  其他可能有预测价值的指标包括自主神经调节、QRS波宽度等无创性指标,心脏猝死易感基因、与神经体液调节和血小板活化相关基因等基因组学指标,以及心肌梗死质量、形态等。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万征 杜鑫)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