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心肺复苏后低温治疗已应用了约60年,2002年两项里程碑式临床研究(Hypothermia After Cardiac Arrest Study Group,Bernard et al.)发现,对于院外发生心室颤动的患者,在其自主循环恢复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开始的低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预后。此后的一系列研究也肯定了低温治疗的益处。国内外心肺复苏指南均将低温治疗纳入其中。既然该治疗方法有益且被指南推荐,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哪些原因阻碍了
就心肺复苏后低温治疗话题访W.Dalton Dietrich及刘丽萍教授
“不少神经专科医生都不大知道低温治疗,甚至连将体温降至正常水平的理念都没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刘丽萍教授这样评价目前低温治疗在国内的知晓及应用程度。
至今心肺复苏后低温治疗已应用了约60年,2002年两项里程碑式临床研究(Hypothermia After Cardiac Arrest Study Group,Bernard et al.)发现,对于院外发生心室颤动的患者,在其自主循环恢复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开始的低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预后。此后的一系列研究也肯定了低温治疗的益处。国内外心肺复苏指南均将低温治疗纳入其中。既然该治疗方法有益且被指南推荐,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哪些原因阻碍了低温治疗的知悉和应用?
最近国外一项对58名急诊医师进行的调查分析显示,在低温治疗应用方面,“拖后腿”的主要原因是该治疗方法和循证医学证据不明确等(图)。刘教授认为,目前国内收治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科室有限,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缺乏相应的设备,如血管内降温设备需耗资百万,仅少数医院拥有。此外,虽然血管内降温被证实有效,但一些医生因担心有创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放弃了低温治疗。其次,低温治疗宣教工作也有待加强。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广州和浙江 等地几家医院正在努力推动国内低温治疗应用专家共识出台。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