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美国心律学会(HRS)电生理学论坛在第十三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期间召开,该论坛以“心脏猝死的危险分层和预防”为主题,由吴书林和吕斐教授担任执行主席,邀请了国外多位从事相关领域临床和基础研究的著名专家进行报告,同时召开了高层研讨会。会议期间,《 》记者采访了吕斐教授,请他对本次论坛的主题设置和内容进行了点评。
南方会吕斐采访
吕斐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医学中心、第十三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届HRS电生理学论坛执行主席
第三届美国心律学会(HRS)电生理学论坛在第十三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期间召开,该论坛以“心脏猝死的危险分层和预防”为主题,由吴书林和吕斐教授担任执行主席,邀请了国外多位从事相关领域临床和基础研究的著名专家进行报告,同时召开了高层研讨会。会议期间,《 》记者采访了吕斐教授,请他对本次论坛的主题设置和内容进行了点评。
《 》:为什么要选择心脏猝死作为本次论坛主题?
吕斐教授:
心脏猝死在全世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疾病问题,发生率高,存活率非常低,对全球人群的健康是一个挑战。目前,电生理研究的方向是室速和猝死,以及房颤。
在本次论坛上,针对心脏猝死这个话题进行讨论也是希望在中国宣传这方面的知识并加深其印象。这次邀请了全球多位不同领域的著名专家介绍了心脏猝死的概论、机制、预防手段,以及射频消融方面的经验,我也介绍了实际病例,希望把知识从理论应用到实践。
《 》:请对本次报告专家的议题进行点评?
吕斐教授: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律失常和晕厥中心Benditt教授从心脏猝死的概论方面进行了阐述。Benditt教授是晕厥专家,大部分晕厥患者为良性,但有些患者有死亡危险,Benditt教授认为对于晕厥的机制要有详细的了解,患者如果是神经迷走性晕厥则为良性,如患者为器质性心脏病引起或心律失常引起的,则为高危。
陈鹏生教授从基础研究和室速的机制上作了详尽的介绍,尤其是离子通道的水平、猝死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他治疗的基本研究,他特别强调了植物神经功能在心脏猝死中的作用。陈鹏生教授还对遗传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等做了详细介绍。
美国布朗医学院的Alfred E. Buxton教授指出预防心源性猝死现有手段为ICD,而对于谁是真正需要消融的人群,他做了详细的阐述。来自日本的Masayasu Hiroka教授介绍了日本的以及预防进展,日本人从人种上与中国人相近,了解日本的现状对我国猝死的一级预防应回有所帮助。
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心电生理及起搏部主任Bruce D. Lindsay教授介绍了心外膜消融的现状、方法及如何减少并发症等内容。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的David Wilber教授讨论了室颤能否消融的问题,强调了室性期前收缩(PVC)的消融,并对室速消融的进展做了概述。美国HRS候任主席Anne M Gillis教授对除颤阈值(DFT)的测试和怎样更合理地对植入ICD的患者进行随访做了评论。
国立阳明大学台北荣民总医院的陈适安教授介绍了右室流出道室速消融的经验。我介绍了一些实际的病例,从患者的机制、猝死的原因、不同患者的策略、挑战性射频消融和ICD病例经验,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
《 》:请评价一下目前我国心脏猝死的预防?
吕斐教授:
据我跟国内同道的交流来看,中国这方面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更多的经验来自西方。本次的交流内容反映了过去几十年国外心脏猝死的现状和进展。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和数据。目前中国猝死、室速的救治患者病例较少,未来应该会有较大发展。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