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肥胖者脂肪贮藏部位特异性差异与皮下脂肪组织血管生成不足

作者:陈淼 韩莹莹 译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02-11
导读

         与VIS相比,SQ脂肪组织中毛细血管网扩张能力较强,但此种能力降低肥胖发病率。肥胖发病率降低与胰岛素抵抗相关,表明SQ脂肪组织中的血管生成能力损伤可能与代谢性疾病发病相关。

关键字:  肥胖 | 血管生成不足 

  背景 当热量摄入过剩时,脂肪组织扩大,但是倾向于在腹部(VIS)而非皮下(SQ)堆积脂肪的个体代谢性疾病发生风险较高。血管生成在人体脂肪组织贮藏部位扩大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检测VIS与SQ脂肪组织中的血管生成,并证实在这些部位中,肥胖、代谢状态与血管生成特性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方法与结果 我们将人体脂肪组织包埋于基质胶(Matrigel)中,通过对毛细血管侧支形成进行定量以确定血管生成能力,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毛细血管密度。与VIS相比,SQ脂肪组织血管生成能力较强,即使我们将其较高的初始毛细血管密度标准化后,仍得到上述结果。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显示,2种部位的脂肪组织中血管生成基因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包括SQ脂肪组织中的促血管生成蛋白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的基因表达水平升高。SQ脂肪组织中毛细血管密度减小,血管生成能力降低,同时肥胖发病率也降低;而且在SQ脂肪组织中,血管生成能力与胰岛素敏感性负相关,而在VIS脂肪组织中则无此相关性。

  结论 上述数据提示,与VIS相比,SQ脂肪组织中毛细血管网扩张能力较强,但此种能力降低肥胖发病率。肥胖发病率降低与胰岛素抵抗相关,表明SQ脂肪组织中的血管生成能力损伤可能与代谢性疾病发病相关。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