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中国等中等收入国家,随着快速的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中国等中等收入国家,随着快速的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近年来,中国政府将降低心血管疾病负担列为国家健康优先事项,并提出了“健康中国2030”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然而,准确预测未来十年心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以及评估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对于制定有效的公共卫生策略至关重要。
2024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和李希研究员团队在Heart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2020—203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风险和负担预测:基于全国队列的模拟研究”的文章,通过创新的模拟研究方法,为这一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基于全国队列的模拟研究,旨在预测2020—203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模拟不同干预措施对心血管疾病负担的潜在影响。研究使用了基于代理的模型(ABM),模拟了2021—2030年每年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纳入了106 259名参与者,其中女性占61.1%,平均年龄为55.5岁。参与者被分为高心血管风险组(24 093人)和非高心血管风险组(82 166人)。高风险组的入选标准包括:既往心血管事件病史、基于WHO/国际高血压学会心血管风险预测图表的预测心血管风险≥20%、严重异常血脂水平或严重高血压。研究模拟了多种干预措施的效果,包括:每年降低吸烟率0.2%、每年降低平均总胆固醇(TC)0.05 mmol/L、每年降低平均收缩压(SBP)0.5 mm Hg,以及社区筛查和干预措施。此外,还模拟了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如降低住院死亡率)和提高住院治疗率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预测结果
关于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病率,研究预测在2021至2030年间,中国35-75岁中老年人的年发病率将呈现上升趋势,将从2021年的0.74%上升至2030年的0.97%(图1)。这一增长在性别和年龄标准化后依然显著,发病率从0.71%上升至0.96%。这表明如果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未来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可能会持续增加,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更大的负担。
图1 2021至2030年中国35至75岁人群CVD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
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预测结果
就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而言,研究预计在2021至2030年期间,死亡率将先上升后趋于稳定。年死亡率将从2021年的0.39%上升到2024年的0.46%,然后在2030年略微下降至0.44%(图1)。尽管2024年后死亡率有所稳定,但这一水平仍然较高,与“健康中国2030”计划中设定的目标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提示需要采取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来降低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风险。
不同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差异
研究还分析了不同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差异。结果显示,男性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从2021年的0.87%上升至2030年的1.17%,而女性从0.56%上升至0.70%(图2)。此外,城乡居民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存在差异,但总体趋势相似。这些结果表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不同人群中存在显著差异,需要针对高风险人群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图2 2021-2030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性别与城乡差异
干预措施的模拟效果
研究模拟了多种干预措施对心血管疾病负担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最为显著。例如,社区筛查和干预措施可使2030年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降低12.4%(图3)。此外,每年降低吸烟率0.2%、平均总胆固醇(TC)0.05 mmol/L和平均收缩压(SBP)0.5 mm Hg的综合干预措施,也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对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提高急性重症患者的住院治疗率(每年增加5%)可在6年内将死亡率降低15.1%(图3)。这些结果表明,通过综合干预措施,尤其是针对高风险人群的社区筛查和生活方式干预,以及改善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图3 2024年干预后的心血管疾病(CVD)和CVD死亡风险
总结
本研究创新性地采用了基于代理的模型(ABM),不仅模拟了个体风险因素随时间的变化,还考虑了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更真实地预测了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趋势。此外,本研究还定量模拟了多种干预措施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强调了综合干预措施的重要性。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这种模拟研究能够帮助决策者评估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心血管疾病防控的整体效率。总之,本研究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持,凸显了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WANG R, WANG Y, LU J,et al. Forecas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and burden in China from 2020 to 2030: a simulation study based on a nationwide cohort[J]. Heart,2024, heartjnl-2024-324650. DOI: 10.1136/heartjnl-2024-324650.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638429.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