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请登录,我要注册

心血管

Am J Med | RDN治疗高血压:当前趋势和未来方向

作者: 来源: 日期:2024-09-20
导读

         经皮去肾神经术(RDN)作为一种新兴的介入治疗方法,正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深入解读了RDN在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当前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字:  经皮去肾神经术 

        【CMT&CHTV 文献精粹】

        导语:经皮去肾神经术(RDN)作为一种新兴的介入治疗方法,正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深入解读了RDN在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当前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01

        ▼

        研究背景

        高血压作为全球性的健康挑战,对心血管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尽管药物治疗在血压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部分患者因药物抵抗性而难以实现有效控制,这不仅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也凸显了对替代治疗方法的需求。近年来,经皮去肾神经术(RDN)作为一种新兴的介入治疗手段(图1),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该领域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早期的临床试验显示出血压显著下降,而随后的一些研究却未能证实这些效果,这导致了对RDN疗效的重新评估。

 

        2024年6月,《美国医学杂志》(Am J Med)发表了一篇题为“Renal Artery Denerv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的综述,探讨了RDN在难治性高血压管理中的当前趋势和未来方向。

 

        02

        ▼

        内容概述

        RDN的临床疗效:血压下降的显著性

        RDN在早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降低血压的潜力。例如,在Symplicity HTN-1试验中,治疗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收缩压平均下降了32.0 mmHg,这一结果具有显著性。然而,后续的Symplicity HTN-3试验并未在治疗组与安慰剂组间发现显著差异,表明了RDN疗效的不确定性。

        技术进步与疗效提升

        技术的进步为RDN的疗效提供了新的证据。在RADIANCE-HTN SOLO试验中,使用超声波基RDN的患者,在不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2个月时收缩压的中位数显著下降了6.3 mmHg,这一结果为RDN的疗效提供了新的视角。

        患者选择的重要性

        患者选择在RDN疗效中起着关键作用。SPYRAL HTN-OFF MED试验中未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患者,3个月时的动态血压监测显示收缩压有显著变化,而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则在6个月后显示出更明显的血压下降,这些结果强调了患者在RDN治疗中的个体化反应。

        RDN的安全性与并发症

        尽管RDN是一种侵入性手术,但多数研究表明其安全性较高。例如,在RADIANCE-HTN SOLO试验中,仅11%的患者报告了术后疼痛,且在30天时无新发生的肾脏动脉狭窄或全因死亡事件,这表明RDN的并发症较低。

        RDN对特定患者群体的影响

        RDN在慢性肾病患者中的研究较少,但初步结果表明,RDN可能对这一群体有益。此外,不同种族和年龄的患者对RDN反应可能存在差异,这提示我们在实施RDN时需考虑患者的种族和年龄因素。

        RDN的长期效果与未来方向

        RDN的长期效果仍在持续观察中。一些研究表明,RDN术后的血压下降效果可以持续至36个月。然而,这些长期效果的维持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验证。未来的研究需要解决RDN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疗效差异,并优化手术技术以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03

        ▼

        总结

        综述中指出,尽管RDN在早期研究中显示出了降低血压的潜力,但后续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要求我们对患者选择、操作技术和临床试验设计进行更为严格的考量。当前的挑战包括确定哪些患者亚群最能从RDN中获益,以及如何优化操作技术以提高疗效和安全性。此外,对于RDN在长期心血管风险降低和器官损伤改善方面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

        参考文献

        NAQVI S Y, SHAH M U, RENNER M, et al. Renal artery denerv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J]. Am J Med, 2024, S0002-9343(24)00418-2. DOI: 10.1016/j.amjmed.2024.06.029.

        “ ”发布医学领域研究成果和解读,供专业人员科研参考,不作为诊疗标准,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编辑:薄荷

        二审:清扬

        三审:碧泉

        排版:半夏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