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患者,目前仍不能确定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的最佳抗栓治疗方案以及疗程。尽管指南推荐进行短期口服抗凝治疗,然而许多患者由于有抗凝禁忌而接受抗血小板治疗。 近期,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谢瑞芹等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提示,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口服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在器械相关血栓、脑卒中、大出血发生风险方面均相似。
对于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患者,目前仍不能确定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的最佳抗栓治疗方案以及疗程。尽管指南推荐进行短期口服抗凝治疗,然而许多患者由于有抗凝禁忌而接受抗血小板治疗。
近期,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谢瑞芹等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提示,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口服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在器械相关血栓、脑卒中、大出血发生风险方面均相似。
分析共纳入15项研究,其中随机对照研究1项,观察性研究14项(包括10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和4项回顾性研究 );共纳入5 500例患者,其中3 215例接受抗血小板治疗,2 285例接受口服抗凝治疗。
结果显示,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抗血小板治疗和口服抗凝治疗在器械相关血栓(OR=1.34,P=0.14)、脑卒中(OR=1.27,P=0.36)、大出血(OR=1.26,P=0.15)发生风险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排除接受单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与口服抗凝治疗在上述终点事件发生风险方面也相似。
作者指出,综合目前的证据来看,对于有严格口服抗凝禁忌证的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抗血小板治疗对于预防器械相关血栓和脑卒中是有效的。
鉴于接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治疗的大多数患者有较高的出血风险,因此,封堵术后的抗栓治疗方案在预防器械相关血栓的同时,应尽可能降低出血风险。
分析显示,术后抗血小板治疗在降低出血风险方面并无明显优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与口服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也相似。
这表明,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出血风险高的房颤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选择,但仍然存在出血风险。
研究显示,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的出血风险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相关,围术期如果由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改为单联抗血小板治疗,出血风险会明显降低。缩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疗程可能是高出血风险患者降低出血风险的一种策略。
研究者搜集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2年1月至2021年11月以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接受短期口服抗凝治疗或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及以器械相关血栓、脑卒中、大出血为研究终点的研究。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