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心血管

防控高血压,这几种因素也很重要

作者:佚名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日期:2022-06-24
导读

高血压是全球心血管疾病 (CVD) 的主要危险因素,它是一种慢性病,常被人称为“无声的杀手”,在中国,估计有2.445亿成年人(占中国成年人口的 23.2%)患有高血压,大约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高血压,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关键字: 高血压

高血压是全球心血管疾病 (CVD) 的主要危险因素,它是一种慢性病,常被人称为“无声的杀手”,在中国,估计有2.445亿成年人(占中国成年人口的 23.2%)患有高血压,大约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高血压,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众所周知,目前为止并没有治愈高血压的办法,我们只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从而阻止由高血压导致的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得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了解更多血压控制方式,如饮食、生活方式及抗压药物,对于预防、管理高血压及其并发症至关重要!但这些方式到底是如何影响人体的血压呢?我们又该如何预防高血压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肠道菌群:选择性地补充”目标肠道菌“

血压的控制常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合理选择降压药物。但发现目前尽管有多种抗高血压药物可用,但仍有一部分高血压患者对药物产生耐药性,血压控制不好。

近日Hypertension上的一项新研究比较了抗高血压药物喹那普利在肠道细菌正常且有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与肠道微生物群被大剂量抗生素抑制SHR之间的疗效。结果发现喹那普利的降压作用在SHR+抗生素组中更为明显,表明SHR的肠道微生物群降低了喹那普利的降压作用。

研究通过对动物肠道细菌组成的分析确定了粪球菌是起主要作用的菌群。粪球菌具有酯酶活性,试验证明,粪球菌能够选择性的分解酯类ACEI雷米普利,从而影响降压效果,而不影响非酯类ACEI(如赖诺普利)[1]。

这表明未来可通过饮食、益生菌和益生元等来改善肠道微生物群,从而调节血压药物疗效来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

具体措施:

益生菌/益生元:益生菌是通过定殖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通过调节宿主黏膜与系统免疫功能或通过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促进营养吸收保持肠道健康的作用,从而产生有利于健康作用的单微生物或组成明确的混合微生物,例如酸奶。特定的微生物菌株等,可以选择性地用于补充新型肠道微生物[2]。

饮食:长期膳食摄入会影响人体肠道中数万亿微生物的结构和活性,饮食成分还可以与肠道微生物群相互作用并改变肠道内的腔环境[3]。

阳离子摄入量:减盐和代盐为有效方法

大量研究表明,过量摄入盐(NaCl)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但除钠离子外,其他阳离子对高血压的影响值得更多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食用盐中可能含有的其他阳离子,探讨它们是否对高血压有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结果发现低钠(尤其低钠/钾比值)、高钾、高钙饮食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它们通过多种可能的机制发挥高血压控制作用[4]。

这表明在生活中减盐和代盐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应该考虑更多的盐替代方法。

具体措施:

使用低钠盐(含钾代盐)代替普通食盐。

阶梯式控盐法[5]:就是为低盐饮食设立了多个控盐阶梯,每个阶梯设定不同的控盐目标,每个阶梯的执行周期为 4 周,为患者低盐饮食提供一个循序渐进的控盐目标和过程。

避免食用隐藏高盐食品:如各种酱类,腐乳、辣椒酱等酱类,另外还有榨菜、酸豆角等咸菜。

非必需氨基酸:增加摄入可降低高血压

有研究通过氨基酸分析仪对64例高血压患者及50名正常人血浆21种游离氨基酸进行检测,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C肽血脂及尿β2-MG。其中,有并发症患者(33例)为Ⅰa组,无并发症者(31例)为Ⅰb组[6]。

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中游离氨基酸存在失衡,与正常人比较,必需氨基酸中缬、亮、异亮、苯丙、色氨酸升高,以Ⅰa组升高显著(P<0.01)。而非必需氨基酸除精、丙氨酸升高外,牛磺酸、谷、鸟、甘、丝、羟脯氨酸均低于正常人。这表明氨基酸失衡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关系密切[6]。

具体措施:

除低钠低胆固醇饮食外,高血压患者应调整其饮食结构,适当增加饮食中牛磺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主要通过人类饮食获得,被广泛用作膳食补充剂)[7]、叶酸的摄入,限制过多蛋白(必需氨基酸)的摄入,尤其是同型半胱氨酸的前体物质蛋氨酸的摄入。对减轻体重,降低血压、血糖、血脂、抗脂质过氧化、预防动脉硬化均有益处。

皮肤温度

近日,心血管权威杂志Hypertension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为了探究了皮肤温度和动态血压之间的关联,以及现实生活中皮肤温度在血压对环境温度响应中的介导作用。通过对584 名老年人进行了 48 小时的动态血压(BP)和 皮肤温度(ST)重复测量并进行了纵向分析。主要检查远端(手腕和脚踝的平均值)和近端(腹部)ST 与收缩压的关联,结果发现ST,尤其是肢端皮肤温度,与BP呈负相关。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生活中针对ST调控以减少高血压导致的冬季心血管死亡事件[8]。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气温下降会使高血压患者特别敏感,皮肤的温度感受器接受冷刺激后,立即产生血管收缩,致血压升高,称之为“加压反应”[9]。轻者会感到头胀、头痛不适,重者则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所以,寒冷的冬季高血压患者更须注意保暖。

具体措施:

防寒保暖:在冬季,室外温差较大,需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暴露在外的头部、颈部肌肤。

健康饮食+适当运动:合理膳食,多食用低钠、低脂、低胆固醇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忌食油腻食物,同时辅以适当的有氧运动,如饭后散步、太极等。需注意:应避免在早晨运动,早晨室外温度较低,且患者血压较高,运动易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情绪良好:高血压患者寒冷的冬季也应随时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避免因情绪大起大落导致心梗及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出现。

总结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无法根治,那么学会如何正确控制血压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了解与血压控制相关因素也至关重要,目前亟待专家们探索出更多潜在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同时了解与血压控制更深层的因素,并与日常饮食与生活相联系,才能更好的预防或控制血压。

分享: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