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导管消融已成为房颤的一线治疗策略,然而术中操作会增加围术期血栓形成的风险。 目前国内外中心多采用房间隔穿刺前后立即注射首剂负荷剂量肝素,术中结合患者体重和活化凝血时间(ACT)监测结果不间断肝素抗凝的方案,维持ACT在 300~350 s的有效抗凝状态。 但是,这种抗凝策略因未考虑不同术前抗凝药物对基础 ACT 的影响而存在缺陷。
射频导管消融已成为房颤的一线治疗策略,然而术中操作会增加围术期血栓形成的风险。
目前国内外中心多采用房间隔穿刺前后立即注射首剂负荷剂量肝素,术中结合患者体重和活化凝血时间(ACT)监测结果不间断肝素抗凝的方案,维持ACT在 300~350 s的有效抗凝状态。
但是,这种抗凝策略因未考虑不同术前抗凝药物对基础 ACT 的影响而存在缺陷。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季玲、施姣姣等进行的研究显示,该策略下达比加群抗凝的房颤患者术中整体ACT达标率显著低于华法林组。
这提示该群体围术期心房血栓形成和栓塞事件的潜在风险增高,应考虑适当增加首剂肝素量以提高该组围术期抗凝效果。
这项研究共纳入行射频消融术且术前接受有效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163例,其中86例使用华法林,51例使用达比加群,21例使用低分子肝素。
这里的有效抗凝指,接受至少 3 周标准剂量达比加群(110 mg,bid)治疗或华法林治疗且术前 INR在标准范围(2~3)的患者;低血栓风险(CHA2DS2-VASc 积分≤1分的男性,≤2分的女性)患者术前予以低分子肝素(那屈肝素钙注射液 4 100 U,q 12 h 或依诺肝素钠注射液 4 000 U,q 12 h)连续抗凝 3 d。
所有患者术前均不停用抗凝治疗。
结果显示,这些患者的基础ACT,使用华法林者最接近有效范围,而且与使用达比加群和低分子肝素者的基础ACT 值有明显的差异 [ 分别为(187.0±35.5) s、(137.6±27.8) s、(115.8±10.3) s]。
在现有的术中抗凝策略下,所有患者首剂肝素后活化凝血时间(ACT)达标率(First-ACT%)、穿间隔后 1 h ACT达标率(1 h-ACT%)分别为 44.3% 和 56.9%。
这提示,在现有的参考体重、依据 ACT 监测给予肝素的术中抗凝策略下,患者术中的抗凝有效性远远不足。
此外,与达比加群组及低分子肝素组比较,华法林组的 First-ACT% 及 1 h-ACT% 明显升高,而 ACT首次达标耗时和术中肝素总量明显减低, 达比加群组及 LMWH 组相似。
既往研究提示,口服抗凝药物种类与术前基础ACT 及术中 ACT 达标率存在相关性。
还有研究显示,ACT 达标率和术前最后一次服药时间与手术间隔时间相关。最后一次给药时间距离房间隔穿刺越短,ACT 首次达标率越高。
而既往研究证实,ACT 的达标率与围术期无症状脑损伤(SCIL)的发生亦相关。
华法林持续有效给药被证实可以保证围术期的有效抗凝疗效,同时不增加出血风险。
而当前研究显示, 为达到与华法林组一致的术中抗凝效果,达比加群组及低分子肝素组术中肝素用量,尤其是与围术期血栓形成高度相关的房间隔穿刺操作后,首剂肝素负荷量需加强。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