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JACC:轮班工作打乱昼夜节律可加重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损伤

作者:佚名 来源:MedSci梅斯 日期:2022-05-31
导读

          经济需求和向普通人群延伸的基础服务需要持续的人力劳动,导致20%-30%的劳动力从事轮班工作(如护士,上夜班)。轮班工作导致的生物节律紊乱与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及预后较差有关,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癌症和代谢功能障碍。但是,轮班工作与AMI预后恶化的机制尚不明确。

关键字:  心肌梗死 

        经济需求和向普通人群延伸的基础服务需要持续的人力劳动,导致20%-30%的劳动力从事轮班工作(如护士,上夜班)。轮班工作导致的生物节律紊乱与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及预后较差有关,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癌症和代谢功能障碍。但是,轮班工作与AMI预后恶化的机制尚不明确。

        本研究旨在探索轮班工作对再灌注损伤(AMI临床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的影响。

        这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关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再灌注治疗后接受心脏磁共振成像的研究,研究人员从EARLY-MYO-CMR数据库获得患者数据。主要终点是CMR定义的再灌注后梗死面积。次要临床终点是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ACE) 的综合情况。同时,通过临床前动物模型探索潜在机制。

        有无轮班工作的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

        在EARLY-MYO-CMR研究找按摩了706位患者中,412位STEMI患者被纳入分析。轮班工作与CMR定义的心肌梗死面积增大相关(β:5.94%; 95% CI 2.94-8.94; P<0.0001)。在中位随访5.0年内,轮班工作与MACE风险增加相关(校正HR 1.92, 95% CI 1.12-3.29,P=0.017)。

        有无轮班工作对STEMI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与临床发现相一致,在小鼠和绵羊中,轮班工作模拟可明显增加AMI动物的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显示,一个新的核受体亚家族1组D成员1/心脏滋养素样细胞因子1轴在介导轮班工作对心肌损伤的有害影响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有无轮班工作小鼠模型的累积死亡率

        简而言之,本研究提供了轮班工作增加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新证据,并发现了一个新的核受体亚家族1组D成员1/心脏滋养素样细胞因子1轴,可能在该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