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左主干支架术后,可考虑延长双抗!阜外医院窦克非、徐波等Circulation心血管介入子刊研究

作者:朱朱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日期:2022-05-22
导读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冠脉介入术后,有些患者缩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双抗治疗)疗程(<12个月)更有益,而有些患者延长双抗治疗(>12个月)可能获益更大。

关键字:  左主干支架术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冠脉介入术后,有些患者缩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双抗治疗)疗程(<12个月)更有益,而有些患者延长双抗治疗(>12个月)可能获益更大。

        5月18日,阜外医院窦克非、徐波等在Circulation心血管介入子刊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提示,在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中,术后12个月内未出现临床不良事件、出血风险较低者经个体化评估后,延长双抗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P2Y12抑制剂)可显著降低缺血事件发生风险,同时不会增加有临床意义的出血事件。

        作者强调,对于出血风险较低而血栓栓塞风险较高、经选择的左主干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延长(>12个月)双抗治疗(该研究的证据是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可能有一定作用,但应在仔细评估每例患者的出血风险和缺血获益后做选择。

        他们认为,该研究结果为左主干病变患者双抗治疗的优化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未来开展更大规模的随机临床研究提供了线索。

        该研究从阜外左主干PCI注册登记数据库中回顾性纳入于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登记的4561例因左主干病变置入冠脉支架的患者,患者接受双抗治疗12个月后是否停用,由经治医生权衡患者的缺血和出血风险以及考虑患者的意愿后作出个体化的治疗决策。

        术后12个月时,3865例患者未发生缺血和出血事件,其中44.7%继续接受双抗治疗(97.7%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术后3年时,与双抗治疗≤12个月的患者相比,双抗治疗>12个月的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死亡、心梗、支架内血栓形成、中风)的风险降低了41%(2.6% vs 4.6%,校正后HR=0.59),死亡(0.9% vs 3.0%)、心血管死亡(0.5% vs 1.7%)、心梗(0.8% vs 1.9%)、支架内血栓形成(0.4% vs 1.1%)发生率均显著降低。

        上述两类患者中3年关键安全性终点事件(BARC 2、3、5型出血)发生率相似(1.8% vs 1.6%,校正后HR=1.07,95% CI:0.65~1.74)。

        注:A: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B:BARC 2、3、5型出血;C:全因死亡;D:心梗;E:确定的和很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形成;F:中风

        双抗治疗>12个月(橙线)和≤12个月(蓝黑线)的患者中各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比较

        亚组分析显示,延长双抗治疗对于主要终点和关键安全性终点事件的影响,与患者的临床表现、高出血风险、P2Y12抑制剂、左主干分叉病变PCI方法无关。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