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院内心脏骤停的儿童中,约有40%的儿童能幸存并出院。在心肺复苏(CPR)过程中达到停顿期舒张压(BP)的阈值,以及在血液循环恢复后达到收缩压的目标,可能与改善结果有关。 为了评估捆绑式干预的有效性,包括在护理点进行以生理学为重点的心肺复苏培训和结构化的临床事件汇报。来自国际ICU-RESUS协作组织开展了一项平行、混合的阶梯式楔形分组随机试验(改善小儿心脏骤停的结果--ICU-复苏项目[ICU-RESUS]),结果发表在JAMA杂志上。
在经历院内心脏骤停的儿童中,约有40%的儿童能幸存并出院。在心肺复苏(CPR)过程中达到停顿期舒张压(BP)的阈值,以及在血液循环恢复后达到收缩压的目标,可能与改善结果有关。
为了评估捆绑式干预的有效性,包括在护理点进行以生理学为重点的心肺复苏培训和结构化的临床事件汇报。来自国际ICU-RESUS协作组织开展了一项平行、混合的阶梯式楔形分组随机试验(改善小儿心脏骤停的结果--ICU-复苏项目[ICU-RESUS]),结果发表在JAMA杂志上。
该研究涉及美国10个临床地点的18个小儿ICU。2个临床基地被随机分配在干预组,2个在对照组,在研究期间,6个被随机分配以阶梯式的方式从对照条件过渡到干预。共1129名儿科ICU患者的CPR事件被纳入,并被随访至出院。
在干预期(n = 526名患者),实施了由2部分组成的ICU复苏质量改进捆绑计划,包括在护理点对人体模型进行CPR培训(每月48次培训/单位)和对心脏骤停事件进行结构化的生理学重点汇报(每月1次汇报/单位)。对照期(n = 548名患者)包括小儿ICU对心脏骤停的常规管理。主要结果是出院前的存活率,神经系统结果良好,定义为小儿脑功能分类得分1-3或与基线无变化(得分范围,1[正常]至6[脑死亡或死亡])。次要结果是出院前的存活率。
在1276名患者经历的1389次心脏骤停中,1129次CPR事件(年龄中位数=0.6[IQR,0.2-3.8]岁;499名女孩[44%])被纳入,1074次被分析为主要分析。总的来说,干预组(53.8%)与对照组(52.4%)在出院前的存活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风险差异(RD),3.2%(95%CI,-4.6%-11.4%);调整后的OR=1.08(95%CI,0.76-1.53)。同时,干预组(58.0%)与对照组(56.8%)的出院生存率也没有明显差异;风险差(RD)=1.6%(95% CI,-6.2%至9.7%);调整OR=1.03(95% CI,0.73=1.47)。
综上,与常规护理相比,在重症监护室发生心脏骤停的儿科患者中,在护理点进行的心肺复苏训练和以生理学为重点的结构化汇报的捆绑式干预并没有显著提高患者的出院生存率和良好的神经系统结局。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