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门诊一年中什么时候患者最多? 答案一定是冬季。 有统计显示:冬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夏季增高 50%,而死亡率较夏季增高 33%。因为寒冷会使人体血管收缩,从而造成血流量减缓,另外血压升高;同时心脏负荷也过重,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如此以来,在原有动脉硬化甚至狭窄的基础上,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发生概率明显增加。
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门诊一年中什么时候患者最多?
答案一定是冬季。
有统计显示:冬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夏季增高 50%,而死亡率较夏季增高 33%。因为寒冷会使人体血管收缩,从而造成血流量减缓,另外血压升高;同时心脏负荷也过重,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如此以来,在原有动脉硬化甚至狭窄的基础上,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发生概率明显增加。
此外,还有一部分老年人由于冷空气刺激,造成呼吸道感染、气管痉挛,也会加重心脏负荷,发生心肌缺血、急性左心衰等严重并发症,毕竟老年人很多都有慢性器官功能不全,因抢救治疗不及时,最终导致老年人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对于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冬季的寒冷,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最大 " 敌人 ",在 " 敌人 " 来临前,拿起 " 武器 ",做好自我防护,无异于每年一次的冬季 " 备战 "。
#第一条:保暖
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重要,合理的保暖措施可以防止心血管受到强烈刺激,增加衣物的同时,生活起居环境也要温暖,即使户外活动和开窗通风时间也不宜太久,避免室内温度下降明显。避免冷水、冷食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条:冬季生活规律
做到心情愉悦,减少情绪激动,减少油腻食物摄入,不宜饱餐,建议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用力,规律作息。
冬天洗澡,空气要流通,不宜闷热,注意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有专人陪伴,及早发现问题和及时搀扶。上午走路半小时,中午午睡半小时,下午或晚饭后散步半小时。
瑞典一教授统计冠心病患者坚持午睡半小时的人比不午睡的人死亡率减少 30%,世界卫生组织也曾在国际会议上强调了午睡的好处。
#第三条:科学锻炼
尽量不在冬季的早晚外出锻炼,避开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间,可在午后充分休息后外出,外出前在家中做简单的暖身运动,每年的冬季,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冬泳这种刺激性很强的运动则是禁忌。这是因为冬季气温很低,对心脏的刺激非常强烈,冠心病患者遭遇如此强烈的刺激是非常危险的。
很多中老年人讲究养生,喜欢晨起锻炼,然而冬季气候干燥,有些时候空气质量并不理想,甚至有严重的雾霾现象。
建议冠心病患者选择在天气晴好、气温不太低的时候进行户外锻炼;锻炼结束后回到室内,也不要立即进入高温房间进行烤火或者洗热水澡,可以稍微过渡一下,让身体逐步适应这种温度上的变化。
冠心病患者身边应常备 " 速效救心丸 " 等抗心绞痛药物。有些老年患者或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患冠心病的症状不典型,容易被人忽视,这类人群更应提高警惕。心血管病患者尤其是冠心病患者,一定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保护好自己的心脏,防患于未然。
#第四条:科学用药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监测自己的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也很重要,科技进步、以人为本,现在市面上都有很方便的血压计、指端脉氧仪供老年人方便使用,甚至很多 " 时髦 " 的老人也能熟练的使用数字穿戴设备,比如 " 腕带 "" 电子腕表 " 等,可记录心率、脉氧、热卡、睡眠质量等。
冬季气温低、气温变化快,根据身体的健康数据按医生的医嘱用药,并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是每一个老年人和其家人必须重视的。
对于老年人动脉硬化的普遍现象,大家都在说的三个 " 半分钟 " 又是什么呢?
冬季对于老年人来说早上醒来后,离开温暖的被窝,温度差别比较大,马上起床,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会出现晕倒、心肌供血不足,心绞痛发作、心肌梗死等意外。
所以,这 3 个步骤很重要。
第一步,醒来以后躺在床上半分钟。伸伸懒腰,不要立刻起床下地。
第二步,坐起来后靠在床头半分钟。这个半坐的体位使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开始加重。这是一个适应过程,预热的过程。
第三步,把腿下垂,再等半分钟。这是再一次预热,使心血管系统适应直立状态。
另外,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一个习惯,就是用闹钟把自己叫醒。有时闹钟不在枕边,就一下站起来把闹钟关掉。这个动作极危险,尤其是老年人,突地翻身起床很容易发生摔倒。
美国有个统计显示美国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非自然死亡中,其中有 2/3 就是因为摔跤引起的,而引起摔跤的第一个因素,就是体位变化太快,这点非常重要。
冬季,是美丽的季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在充分重视疾病的基础上,保暖、适当锻炼、规律生活和按时用药,我相信每一个老年人都能做好准备,对抗寒冷这个敌人," 安全 " 地度过冬季,拥抱即将到来的春天。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