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掐指一算就能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预后?这个简易指标还真行!

作者:佚名 来源:MedSci梅斯 日期:2022-01-27
导读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 (CAD)、中风和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和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ASCVD) 的可改变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和血脂异常)在超重和肥胖个体中的患病率较高。虽然BMI被广泛应用于评估肥胖,但其使用的局限性在于它无法区分脂肪量,无脂肪量和瘦体重以及皮下或内脏脂肪的分布。新出现的证据显示,在已确诊的ASCVD患者中存在一种称为"肥胖悖论"现象。其中 BMI 死亡率曲线为 U 形。也就是说,超重和轻度至中度肥胖患者反而比BMI正常和严

关键字:  心血管疾病 |  | 高血压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 (CAD)、中风和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和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ASCVD) 的可改变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和血脂异常)在超重和肥胖个体中的患病率较高。虽然BMI被广泛应用于评估肥胖,但其使用的局限性在于它无法区分脂肪量,无脂肪量和瘦体重以及皮下或内脏脂肪的分布。新出现的证据显示,在已确诊的ASCVD患者中存在一种称为"肥胖悖论"现象。其中 BMI 死亡率曲线为 U 形。也就是说,超重和轻度至中度肥胖患者反而比BMI正常和严重肥胖的患者预后更好。

        众所周知,内脏脂肪组织增加与血管炎症和随后的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腰围指数(如腰围(WC)和腰臀比(WHR))是中心性肥胖的两个最常见指标。这两项测量均与内脏脂肪组织相关,并与心血管事件增加相关,并且似乎比BMI更适合作为预测心血管结局的人体测量参数。然而,理论上,仅靠WC无法允许在具有不同体型和质量的个体之间进行比较。

        最近,已有研究提出了两个新的基于WC的人体测量指数,即身体圆度指数(BRI)和体型指数(ABSI),一项研究表明,BRI可以识别心血管疾病和危险因素,但与BMI和WC等传统人体测量指数相比并不优越;在一些研究中,ABSI 已被证明可以预测过早死亡率和心血管风险。然而,这两个指数都太复杂,对于日常使用来说也不方便。

        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和简化的基于腰围的指数,腰围与BMI比率。在这个新指数中,WC代表内脏肥胖,BMI用于体型和质量的正常化。通过评估腰围与BMI的比率,并与传统的人体测量测量和较新的基于腰部的指数进行比较,以预测台湾T-SPARCLE登记处已确诊ASCVD患者的心血管结局。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