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有研究发现,对冠脉靶病变进行介入治疗后,其他血管(非靶病变)会出现进展。但这是不是因为冠脉放支架导致的呢?
既往有研究发现,对冠脉靶病变进行介入治疗后,其他血管(非靶病变)会出现进展。但这是不是因为冠脉放支架导致的呢?
10月22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等在Circulation心血管介入子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支架会引发急性期反应和全身炎症,这些都与非靶病变的斑块负荷增加以及不稳定斑块的病理特征有关。
研究者首先用30只新西兰兔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然后随机分入冠脉支架置入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冠脉支架置入组和假手术组进行血管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前者置入支架。
12周后,与假手术组相比,冠脉支架置入组的其他血管斑块负荷明显增加。
组化分析显示,冠脉支架置入组的血清急性期蛋白水平及其在非靶病变处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这是支架置入引发炎症的表现。
研究者进一步对147例接受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术后长达1个月内,患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1、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均显著升高。
研究者指出,这一研究结果为我们理解冠脉支架置入和非靶病变进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见解。
冠脉支架置入术后非靶病变进展的潜在机制涉及血管损伤引发的急性期反应,表现为上述血清标志物及在非靶病变处相应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
作者认为,冠脉置入支架后,会机械性地破坏斑块,从而导致靶病变处释放一些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会刺激肝脏产生急性期蛋白,然后炎症因子和急性期蛋白激活非靶病变处内皮细胞的信号通路,从而导致持续的血管炎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作者表示,后续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来阐明其具体机制,以及这些初步研究结果的临床意义。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