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肥胖是多类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说到肥胖,我们首先想到的一般是 体重指数(BMI)、腰围、腰臀比 等脂肪量累积或测量,但肥胖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更可能归因于体内 局部脂肪 的分布。 其中, 内脏脂肪组织(VAT) 主要存在于腹腔内,包绕相关脏器,不包括皮下脂肪组织(SAT)和肌内脂肪。有人会说了,腰围、腰臀比不就能间接代表腹部的内脏脂肪吗?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但并不能够准确量化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
众所周知,肥胖是多类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说到肥胖,我们首先想到的一般是 体重指数(BMI)、腰围、腰臀比 等脂肪量累积或测量,但肥胖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更可能归因于体内 局部脂肪 的分布。
其中, 内脏脂肪组织(VAT) 主要存在于腹腔内,包绕相关脏器,不包括皮下脂肪组织(SAT)和肌内脂肪。有人会说了,腰围、腰臀比不就能间接代表腹部的内脏脂肪吗?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但并不能够准确量化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
相比BMI、腰围等,内脏脂肪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可谓更强。美国杜克大学学者专门分析了在黑人群体中,内脏脂肪、心包脂肪、皮下脂肪与心衰住院、全因死亡的相关程度,结果已发表在了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上。
研究共选取了 杰克逊心脏研究 中的2844例无心衰病史参与者,平均年龄59.4岁,男性占比35%,54%合并肥胖,通过CT测量腹部肥胖情况。研究人员分别依据心包脂肪、内脏脂肪或皮下脂肪体积的由低到高,将参与者分别分为Q1-Q4四组。
01 局部脂肪与心衰、全因死亡的相关性
中位随访10.6年后发现, 心包脂肪或内脏脂肪 的量,与心衰住院和全因死亡风险存在正向相关倾向,心包或内脏脂肪最高组的心衰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均最高。
皮下脂肪 方面,与心衰住院无显著关联,而与全因死亡似乎呈负相关,皮下脂肪量最低组的全因死亡率为16.4%,最低组降到了10.4%。
02 局部脂肪量与心衰入院
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等基线资料后,发现:
心包脂肪 每增加10 cm³,心衰入院风险增加10%;
内脏脂肪 每增加100 cm³,心衰入院风险增加7%;
皮下脂肪每增加100 cm³,心衰入院的风险并未显著增加。
当进一步调整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后,风险增加值稍有下降。
03 HFpEF/HFrEF住院
随心包脂肪或内脏脂肪的增加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FpEF) 住院风险分别增加13%、7%,而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HFrEF)住院风险均未显著增加。
04 局部脂肪量与全因死亡
同样是调整基线资料后结果,可见:心包脂肪 每增加10 cm³,心衰入院风险增加12%;内脏脂肪每增加100 cm³,心衰入院风险增加3%;皮下脂肪每增加100 cm³,心衰入院的风险未显著增加。而当调整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内脏脂肪的显著性风险增加消失。
该项美国黑人大型社区队列研究认为,人体内较高的 心包或内脏脂肪 含量,均与 心衰入院 风险增加相关,其中仅 心包脂肪 与 全因死亡 风险相关,而皮下脂肪与心衰、死亡均无关。
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降低内脏脂肪、心包脂肪,是否更有助于改善心衰,特别是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