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管理高血压急症、打破心血管事件链,专家们这样说!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约达2.7亿,并且患病率还在不断上升。而高血压急症作为危重症,如不及时诊治将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及预后。
如何有效管理高血压急症、打破心血管事件链,专家们这样说!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约达2.7亿,并且患病率还在不断上升。而高血压急症作为危重症,如不及时诊治将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及预后。
为了探讨高血压急症和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以及管理,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旭教授的主持下,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蔡军教授和杨艳敏教授以及来自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张静教授,共同就“心血管事件链与高血压急症的关联”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
高血压形势严峻
预防心血管事件链为关键
目前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在50%左右,治疗率在40%左右,但是达标率仅仅只有15.3%,和欧美国家仍旧具有较大的差距。
关于我国目前的高血压管理现状,蔡军教授认为导致高血压达标率较低的原因非常复杂,一方面是由于临床和慢病预防沟通协作的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群众收入低、健康素养差以及存在错误的高血压认知。
由于高血压在心血管事件链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甚至是源头,因此在面对心血管事件链的发生,采取一些规范的措施来对其进行有效的遏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遏制心血管事件链的发生,更好地控制患者血压,蔡军教授分享道:“首先就是要简化指南,让基层医生能够更好、更方便地使用指南;其次就是要简化治疗方案,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前给患者使用降压效果好的药物,把血压快速降下来;第三个就是提高药品的可及性,让基层能够普及更多的药物品种;最后一点就是要提高基层医生的积极性,对于治疗方案效果比较好以及病人达标率比较高的医生,要给予更多的激励和奖励。”
而高血压急症是一种某些诱因的作用下而出现的高血压危象,过去有研究指出高血压急症的发生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那么高血压急症和心血管事件链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高血压急症管理要点:防止靶器官损伤
高血压急症的发生和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三率有着密切关系,它往往是在高血压的基础之上,再加上了一些突发的诱发因素,比如说突然的停药、应激等,导致血压陡然上升。该类疾病通常是指血压在短时间内出现上升,收缩压大于180mmHg,舒张压大于120mmHg,同时伴有进行性的靶器官功能损伤的疾病。
但对于高血压急症的诊断,杨艳敏教授特别指出:“判断是否为高血压急症,不见得目标血压一定要达到180/120mmHg,更重要的是新出现了进行性靶器官功能的损伤,那么仍旧可以称之为高血压急症。”
目前随着对心血管事件链的关注,高血压治疗的理念也从最初的单纯降压,转变为现在对综合危险因素的控制,高血压急症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靶器官损害,进而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杨艳敏教授表示:“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并不是只要让血压达标就足够,更关键的在于降压治疗的同时关注靶器官的功能损伤是否也得到了终止。”
杨艳敏教授还进一步指出,在降压的过程中还要避免过度降压而导致组织脏器缺血的加重,从而进一步的去损害靶器官。因此要强调有节奏、有目标的降压,而降压的强度和速度需要根据具体受损的靶器官来决定。
在了解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原则后,又应该怎样去选择治疗药物呢?
高血压急症药物怎么选?看这三个“关键”
对于高血压急症的降压药选择来说,一方面降压是硬道理,另一方面也要能够减轻靶器官损害,最终减少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那么高血压急症的降压药物选择有什么具体要求和标准呢?
对此,张静教授“高血压急症不同疾病类型的降压策略有所不同,但所有的高血压急症都应当遵循三个关键词,那就是起效迅速、疗效可控以及静脉途径给药,并且当患者高血压急症得到控制以后,需要逐步地减量,不能突然停静脉用药转而使用口服降压药物。”
而对于具体的用药类型,张静教授指出,不同的高血压急症所选择的药物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嗜铬细胞瘤,首选酚妥拉明,因为临床上它是一个针对嗜铬细胞瘤的特效药。但是对于常见的高血压急症患者来说,通常会选择尼卡地平这一类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在采访的最后,张静教授还针对尼卡地平的使用优势作出了解释,尼卡地平作为临床上治疗高血压急症的常用药物,其优点除了起效快、可控性强,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这主要体现在对心率影响小,不会引起低血压并且能够保证重要的脏器供血,是常见高血压急症患者的优选药物。
总结
强效降压,持续可控是改善高血压急症患者预后的关键,同时还要重视预防靶器官的进一步损伤,阻断心血管事件链的发生。为了有效改善高血压急症患者的预后,在治疗中应选择降压效果强,同时安全性较高的药物,比如尼卡地平。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