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死由这些因素决定,一文读懂RESCUE研究

作者:佚名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日期:2021-06-24
导读

          心源性休克是由心输出量急剧下降导致周围组织灌注不足、缺氧而导致的一系列症候群,虽然近些年,随着医学的进步,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极高。 对于这一脆弱的患者群体,很难实施临床对照研究来寻找改善患者预后的治疗方式,因此寻找与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相关的预测因子意义非凡,以期能够提前介入,从而改善预后。

关键字:  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是由心输出量急剧下降导致周围组织灌注不足、缺氧而导致的一系列症候群,虽然近些年,随着医学的进步,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极高。

        对于这一脆弱的患者群体,很难实施临床对照研究来寻找改善患者预后的治疗方式,因此寻找与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相关的预测因子意义非凡,以期能够提前介入,从而改善预后。

        RESCUE研究是一个大样本量的回顾性研究,来探寻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预测因子,结果发表于《Circulation: Heart Failure》[1]。

        研究纳入了1247名心源性休克患者,是目前样本量最大的心源性休克研究,整体住院死亡率为33.6%。

        研究结果显示,心源性休克的主要原因为缺血性心脏病(80.7%)、扩张性心肌病(6.1%)、心肌炎(3.2%)和非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2.5%)。1081例(86.7%)患者使用血管加压药,314例(25.2%)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496例(39.8%)患者使用体外肺膜氧合(ECMO)治疗。

        研究者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对住院死亡率进行分析,寻找住院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研究结果表明:年龄≥70岁、心源性休克出现时心脏骤停、vasoactive-inotrope评分(反映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80、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和机械呼吸机是住院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也就是说年龄大、心源性休克出现时心脏骤停、使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严重器官衰竭的患者,住院死亡率大大提升。

        其中使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及需要呼吸机的患者死亡风险最大,是普通患者的2.11和2.32倍。年龄大于70岁、心源性休克出现时心脏骤停、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死亡风险分别上升71%、51%、54%。

        除了住院死亡率的分析,研究者还对患者进行了90天的随访。

        研究表明,心源性休克出现时心脏骤停(P<0.001)、使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P<0.001)、身体质量指数(BMI)≥25kg/m2(P<0.001)、乳酸浓度大于8mmol/L(P<0.001)的患者90天死亡率急剧上升,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使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患者的90天生存率下降最为严重。

        从多元回归分析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大量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的患者住院死亡风险最高。既往研究也表明使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即vasoactive-inotrope评分升高,会显著提升多种疾病死亡率,如败血症[2],这与我们的结果相符。

        结论:

        ● 该心源性休克研究中,整体住院死亡率为33.6%,心源性休克的最主要原因为缺血性心脏病。

        ● 年龄≥70岁、心源性休克出现时心脏骤停、使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vasoactive-inotrope评分>80)、严重器官衰竭(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和机械呼吸机治疗)是住院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使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的风险最高。

        ● 心源性休克出现时心脏骤停、使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BMI≥25kg/m2、乳酸浓度大于8mmol/L可以显著提升心源性休克90天全因死亡率。

        心源性休克死亡率极高,及早识别高危患者对于临床医生来讲至关重要,对于高龄、多器官衰竭、需要使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一定要重点关注,加强监护,力争降低这些高危患者的死亡率,为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做出贡献!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