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CCIF2021 | 大会名誉主席葛均波院士:拓国际视野,做时代心人,发中国心声

作者:CCIF 来源:CCIF2021 日期:2021-04-10
导读

         第二十四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2021)将于4月23-25日在苏州召开,盛会在佳期,有你更精彩!期待与你一起重温历史,总结过去,共襄大健康,共创心未来!

关键字:  CCIF2021 | 葛均波院士 

        CCIF2021 4月23-25日 与您相约苏州!

        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在霍勇教授的带领下,历经风雨,现已发展成为一年一度心血管介入领域权威学术会议。24年时代的演进,见证了东方大国的崛起,也成就了中国心脏介入的发展壮大。本年度CCIF的学术设置特色鲜明,强调先进知识的更新与规范化治疗推广并举,既突出科学前沿的引导性,又着眼临床实践的实用性。大会汇聚国内数百位权威专家学者,进行学术前沿理念、临床热点问题的切磋交流,并针对冠心病介入诊疗、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先心病介入诊疗、心电生理与起搏、结构性心脏病、心血管影像、血栓、肺血管病、心血管护理等内容,进行全面深入地交流和研讨。相信大会将继续秉承CCIF“再普及、再规范、再提高”的根本宗旨,进一步促进心血管介入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鼓励支持临床研究和创新,积极推动学科大发展,为造福广大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而努力。

        欢迎辞

        ▼▼▼

        20多年来,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一直坚持“普及、规范、提高”理念,在我国介入心脏病学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十四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2021)将于4月23-25日在苏州召开,盛会在佳期,有你更精彩!期待与你一起重温历史,总结过去,共襄大健康,共创心未来!

        拓国际视野,知己知彼、方知心未来

        ▼▼▼

        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约为3.3亿,患病率及死亡率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与之对应的是,心血管疾病医疗资源投入爆发式增长,以我国心脏介入病例数量为例,从1998年5000增长到2019年超过103万例。上述数字反映了我国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线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相比之下,在欧美,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运动、提倡及时治疗高血脂高血压等系列举措有效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前不久Circulation杂志发布的“50×50×50”理念,也即应该在2050年,≤50岁的居民保持≥50%的心血管健康,颇具借鉴之处。

        思民生康健,做时代心人

        ▼▼▼

        遏制心血管疾病病死率上升是每一个心血管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为此,作为其中一份子,个人发出以下倡议。

        1.打造新型医疗模式:“三全模式”也即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理。以全程管理为例,应该把上游的预防、中间的治疗、出院后的康复,做一个闭环管理,胸痛中心是目前做得最成功的一个范例。而“全员参与”,也即需要全社会构建防治管并重的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体系,在全社会加强健康宣教工作,并最终将“全程管理”“全员参与”推广至全国,实现全国土覆盖“全域覆盖”,造福全国人民。

        2.强化软件配套设施建设:以远程心电网络建设为例,针对心血管急性事件,可凭借预警设备、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云网络等技术手段对心电变化进行实时跟踪,从而实现上下联动、资源共享,打造成为区域协同诊疗平台,有利于分级诊疗。

        3.创新+核心竞争力建设:以心脏介入为例,自介入治疗引进中国以来,几乎所有设备器材完全依赖进口。推动高端介入设备、器材国产化,解决中国百姓看病贵的“卡脖子”问题势在必行,未来创新医疗器械设备的国产替代也将成为大势所趋。

        4.加速中国心血管智库建设:“一人行快,众人行远”,“健康中国、健康心脏”需要所有心血管人齐心协力,更需要后继有人!如何更好地进行心血管学科建设?人才应当如何培养?产学研医如何深度互动?这是一大痛点难题,国之所需、民之所盼,心血管智库建设势在必行。

        5. 加快推进心脏介入人工智能建设:介入治疗最关键的是精准和标准化,手术机器人能很好地解决标准化问题。不仅如此,未来这种介入机器人还能够实现远程操控,这意味着借助5G、AI等新技术的发展,未来医生无需亲临手术现场即可对手术全程监控指导,此举可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助力分级诊疗政策落地。

        与时代同行,发中国心声

        ▼▼▼

        放眼全球,疫情的阴霾挥之不去。当前我们国家、全社会、整个医疗界在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倡导病毒没有国界,唯有团结协作才能战胜疫情,我国医疗界不仅完美地诠释了该理念,全国心血管医疗同仁坚持“抗疫促学两手抓”,CCIF2020、OCC2020等不仅取得圆满成功,在会议形式、数量和社会效益上取得新突破,为国际同仁树立了典范,赢得了声誉。

        作为世界心脏联盟常务理事,有责任促进国际间学术交流与合作,并为之搭建桥梁和平台,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全球的智慧和力量来共同遏制心血管疾病,CCIF2021将再次成为这一桥梁和平台。

        总之,期待接下来能与大家一道,总结全球和我国医疗发展历史经验,在积极展示我国心血管行业发展成果的同时与世界各国互通有无,让世界倾听更多中国“心”声。

        葛均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会长,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安徽省立医院院长,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泛血管医学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泛血管基金理事长,教育部“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理事会理事,美国心脏病学会国际顾问,世界心脏联盟常务理事,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荣誉会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

 

 相关阅读:

        CCIF2021大会主席霍勇教授:立足心形势、汇聚心能量、布局心战略

        在线注册 | 欢迎参加第二十四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附最新在线注册详细流程)

     CCIF2021 大会执行主席李建平教授:全局理念、健康优先,助力心脏介入走向绿色发展之路

       CCIF2021 大会主席张澍教授:找短板,补差距,守初心,担使命

         CCIF2021 | 大会主席徐标教授:天涯共此时,邀你一起托起“心”的希望
 
         CCIF2021 | 大会主席孔祥清教授:得健康赢天下,从拥有健康心开始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