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董建增:高龄老年人房颤治疗进展

作者:会飞的大胖纸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20-10-26
导读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多发病于老年人群,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房颤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根据美国的数显示,房颤患者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在65~84岁。国内房颤发生率也符合此规律,研究显示,我过总体房颤患病率为0.71%,而75岁以上人群的房颤发生率高达2.35%。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重,老年人房颤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在10月20日召开的长城心脏病学大会2020暨亚洲心脏学会大

关键字:  房颤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多发病于老年人群,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房颤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根据美国的数显示,房颤患者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在65~84岁。国内房颤发生率也符合此规律,研究显示,我过总体房颤患病率为0.71%,而75岁以上人群的房颤发生率高达2.35%。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重,老年人房颤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在10月20日召开的“长城心脏病学大会2020暨亚洲心脏学会大会2020”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董建增教授针对“高龄老年人房颤治疗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

年龄是房产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2020 ESC/EACTS心房颤动诊断和管理指南》有关房产筛查的推荐中有提到,对于75岁以上人群及卒中高危人,应作系统性房颤筛查(IIa推荐,B级证据)。

        一项发表在《Stroke》的韩国研究显示,CHA2DS2-VASc评分(非瓣膜病房颤卒中风险评分)为1分(女性2分)的患者中,65岁以下患者的卒中率为1.87/100人年,而65~74岁的患者卒中率为4.76/100人年;CHA2DS2-VASc评分2分(女性3分)的患者中,65岁以下患者的卒中率为2.75/100人年,而65-74的患者卒中率为5.98/100人年。

口服抗凝药物(OAC)应用扭转了房颤卒中增加趋势

        根据英国国家数据库2006-2016年的数据显示,英国国家数据库资料显示,2006年至2011年间,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而随着OAC的应用,2011年至2016年房颤卒中发生率显著下降。OAC的应用扭转了房颤卒中增长的趋势。

        在《2019 AHA/ACC/HRS房颤患者管理指南》以及《2020 ESC/EACTS心房颤动诊断和管理指南》中,均将“房产抗凝治疗优先推荐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列为I级推荐。

        根据《Circulation》上发表的,一项关于老年(>75岁)房颤患者应用NOAC抗凝的meta分析显示,NOAC在降低血栓风险方面的作用要优于华法林。另一项纳入欧洲9个国家,3825例老年(>75岁)房颤患者NOAC应用研究显示,与华法林组相比,NOAC组患者严重出血事件、缺血(ACS、冠脉介入、卒中/TIA、体循环栓塞)事件发生率更低(OR 0.71,P=0.042)。

        临床上,对于超高龄(>90岁)房颤患者的治疗选择,也是个非常大的难题。根据发表在《JAMDA》的一项,纳入了1750例西班牙超高龄(>90岁)房颤患者NOAC应用研究显示,NOAC在死亡/栓塞事件以及临床净获益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对于房产合并脑卒中的老年患者来说,使用NOAC进行治疗同样具备上述优势。发表在《JAMA-Neurology》的PROSPER研究显示,老年(>65岁)房产合并脑卒中患者NOAC应用研究显示,与华法林相比,NOAC在MACE、全因死亡、出血再住院以及消化道出血方面均有明显获益。

        发表在《J-stroke》的一项,关于老年(>83岁)房颤患者脑出血后OAC应用研究显示,与没有应用OAC的患者相比,应用OAC的患者在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全因死亡以及再发颅内出血等方面均有明显获益,但值得注意的是,应用OAC的患者在颅外大出血事件方面是有更高风险的。说明没有明显OAC禁忌症的脑出血房颤患者,应用OAC仍然有很重要意义。

高龄患者NOAC剂量选择

        在《2014-2019 AHA/ACC/HRS房颤患者管理指南》中明确将“启用NOAC前应评估肝肾功能,虽有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评估”列为I级推荐。

        在《2020 ESC/EACTS心房颤动诊断和管理指南》中也明确规定,年龄≥80岁;体重≤60kg;血清肌酐≥133μmol/L(1.5mg/dl)符合两条及以上,阿哌沙班减量为2.5mg b.i.d。年龄≥80岁,服用维拉帕米,或出血风险高者,可考虑达比加群减量为110mg b.i.d。

高龄(>75岁)是房颤患者未启动抗凝的影响因素

        一项发表在《Stroke》的国内研究显示,纳入研究的7977例房颤患者中,具备抗凝适应症的患者总体抗凝率仅为36.5%,高龄(>75岁)是未启动抗凝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来自日本的研究显示,在3301例房颤患者中,根据年龄分层,年龄越高,未使用抗凝患者的占比约大。

综合管理更为重要

        《2020 ESC/EACTS心房颤动诊断和管理指南》中提出了“ABC途径”的AF管理综合方法。而综合管理往往比治疗措施更为重要。今年房颤综合管理指南提示我们房颤综合管理,尤其是对抗凝的重视和管理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