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射频消融术可以有效治疗房颤,但在围术期存在较高的栓塞及出血风险。充分的围术期抗凝是必要的,但过度的抗凝也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严格的抗凝过程及抗凝监测是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必要措施。 阜外医院华伟、刘曦等在本刊撰文指出,在房颤射频消融围术期,华法林可有效降低栓塞风险,但存在治疗窗窄、需要频繁监测凝血等缺点。
导管射频消融术可以有效治疗房颤,但在围术期存在较高的栓塞及出血风险。充分的围术期抗凝是必要的,但过度的抗凝也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严格的抗凝过程及抗凝监测是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必要措施。
阜外医院华伟、刘曦等在本刊撰文指出,在房颤射频消融围术期,华法林可有效降低栓塞风险,但存在治疗窗窄、需要频繁监测凝血等缺点。
逐渐应用于临床的非维生素K 拮抗剂口服抗凝药(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华法林抗凝的不足,但尚缺乏足够的应用经验,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估其风险及疗效,以制定出更合理的抗凝策略,提高射频消融患者的临床获益。
作者指出,术前不间断华法林抗凝早已成为房颤消融围术期抗凝的管理标准。然而,华法林存在治疗窗窄、个体间有效剂量差异大、易与食物或药物相互作用、需要频繁监测凝血功能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治疗效果。
基于随机对照研究中显示的临床获益,2017年房颤消融专家共识首次提出,除华法林外,消融术前亦可使用达比加群、利伐沙班(Ⅰ类推荐)及其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Ⅱa 类推荐)进行抗凝,术中抗凝目标与华法林一致,即应用普通肝素使活化凝血时间(ACT)≥ 300 s,术后继续不短于2 个月的抗凝。
华伟等指出,虽然研究结果支持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围术期抗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在实际应用时仍缺乏经验。
比如,术中联合普通肝素使ACT ≥ 300 s 的目标多来自于华法林的治疗经验,在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抗凝的患者中证据则有限。
另外,对于术前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进行抗凝的患者,ACT 不能准确反映使用普通肝素后的术中抗凝水平,即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和普通肝素的混合抗凝水平。
因此,对术前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进行抗凝的患者,监测术中ACT 评估抗凝水平的方法存在局限性,可能需要选择更恰当的监测指标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抗凝的同时常伴随出血乃至威胁生命的大出血的风险。虽然目前已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抗凝逆转剂,包括达比加群的特异性逆转剂依达赛珠单抗,Ⅹa 因子抑制剂的特异性逆转剂Andexxa 及通用的逆转剂Ciraparantag,且已经在部分抗凝出血的患者中证实了这些药物的有效性,但在房颤围术期抗凝出血中的应用经验尚缺乏,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估其逆转出血的有效性。
作者表示,房颤导管射频消融围术期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即术前根据脑卒中风险已启动或未启动的抗凝治疗阶段,术中普通肝素的维持阶段,及术后至少2 个月的抗凝阶段。
无论术前是否抗凝,均应通过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等确认左心房无血栓后方可进行消融;术后何时停止抗凝取决于脑卒中的风险。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