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上海高血压诊治专科联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及其在线诊疗平台“e心门诊”奉献了一场高血压科普大餐,干货满满。今天,小编先带您回味一下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上海医院心内科主任赵仙先的“高血压防控”。
场景一:血压已经成为医患共同关注的重要健康指标,我们老百姓熟知“高压”“低压”,但好像还不够。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应该常规监测哪些血压数值吗?
A 收缩压,俗称“高压”
B 舒张压,俗称“低压”
C 脉压差,是指“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值
D 以上全对
专家建议:谈血压有点抽象,如果把人的血管想象为自来水管道,就不能理解了。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正如同自来水对管道壁的挤压。
人类的血压主要受心脏功能、血容量、外周血管阻力和神经体液四大因素调节。
收缩压,顾名思义是指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心脏泵入主动脉,此时血压对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俗称“高压”。舒张压,则是心脏舒张时,动脉血管弹性回缩,血液仍向前流动但压力下降,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称为舒张压,俗称“低压”。
脉压差这个数值看似简单,却往往容易被老百姓忽视,它过大过小不仅提示某些特殊疾病可能,还与身体其他器官的损伤密切相关。
【最佳选择】D
场景二:近年来,各种自动血压计走进千家万户,老百姓自测血压方便不言而喻,准确性有时难以言喻。你知道,居家该如何选择血压计吗?
A 普通人优先选择上臂式全自动血压计
B 寒冷地区或脱衣不方便的人,优选腕式血压计
C 手指式血压计,测量结果变异性大,不建议使用
D 台式水银血压计,建议家中有医护工作者或者经过专门训练才能准确测量
专家建议:目前,家庭自测血压已然成为重要的日常血压管理内容,优势多多,最能有效避免由于个人精神紧张导致只在医生诊室测量血压偏高的“白大衣高血压”,更适合人群、患者长期监测血压水平以及血压控制情况,让患者真正参与到自我健康管理中,如此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医嘱或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选对了血压计,要想保证自测血压的准确性,还需要注意:
→在测量前,检查袖带是否漏气,安静休息以保证平静的状态;
→在测量时,保证血压计与心脏处于相同高度水平,注意袖带松紧适宜;
→为确保数据的可比性,相对固定时间、固定某侧上臂测量
【最佳选择】A、B、C、D
场景三:不少中老年人仅是偶尔头晕、耳鸣,到医院就诊测血压也不高,被要求做动态血压测量往往不能理解。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医生会建议动态血压测量吗?
A 新近怀疑高血压的人
B口服降压药物治疗,需要评估降压治疗效果的人
C 口服药物将要药物治疗效果满意,但还是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人
D 怀疑“白大衣高血压”或“隐匿性高血压”的人
专家建议:近些年,人们对高血压的危害耳熟能详,但这个“无形的杀手”却可能潜伏多年而不为人知。
这是为何?虽然头痛被公认为高血压的最常见警示信号,但事实上绝大多数血压高于正常范围的人根本没有症状,偶尔出现的耳鸣、头晕、乏力、疲劳、失眠、健忘等也会被“压力山大”“老年病”等托辞所耽误。更是有一些高血压患者,调整降压药物方案后长期、多次测量血压均合格,可还是遭受了心脑血管并发症困扰,百思不得其解。
动态血压可以测定一个人昼夜24小时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能够更全面、准确地了解血压变化,发现日常血压计测量无法探查到的隐匿情况。
【最佳选择】A、B、C、D
场景四:我这血压总是打擦边球,医生在诊室测量140/85mmHg,一回家自己测也就135/70mmHg,不妨事,再观察观察。你知道,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有几条吗?
A 诊室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40/90 mmHg
B 诊室血压:非同日3次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C家庭自测血压:收缩压≥135mmHg和(或)舒张压≥85 mmHg
D 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130/80 mmHg,白天≥135/85 mmHg,夜间≥120/70 mmHg
专家建议:目前,根据获得血压数值的途径不同,确诊高血压的标准有所差异,临床诊断多是参照诊室血压水平,同时参考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
类别 |
收缩压 |
舒张压 |
正常血压 |
<120 mmHg |
<80 mmHg |
正常高值(高血压前期) |
120~139 mmHg |
80~89 mmHg |
高血压 |
≥140 mmHg |
≥90 mmHg |
1级高血压(“轻度”高血压) 2级高血压(“中度”高血压) 3级高血压(“重度”高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140~159 mmHg 160~179 mmHg ≥180 mmHg ≥140 mmHg |
90~99 mmHg 100~109 mmHg ≥110 mmHg <90 mmHg |
可以看出,各国指南在制定血压标准时,并没有对老年人有所倾斜,这意味着各年龄段的成年人都需要严格按照统一的标准衡量血压状态。
【最佳选择】B、C、D
场景五:我这身强力壮,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这血压怎么会忽高忽低的。你知道,人为什么会发生高血压吗?
A 都是遗传惹的祸
B 空气质量差、工作压力大等后天因素说了算
C 被别的高血压患者传染了
D 除了明确继发于某些疾病外,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与多种因素有关
专家建议:目前,临床高血压可被分为两类:一是,原发性高血压,迄今机制不明,与遗传因素,超重/肥胖、高钠饮食、吸烟、饮酒、精神紧张等环境因素不无关联;二是,继发性高血压,是指血压升高是继发于某种疾病,原来的病治好了,血压也就正常了。
如果发现血压异常或者反复治疗效果不佳,先别惊慌沮丧,首先需要排除以下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情况:
→年轻人,突然发现血压中重度升高
→不适表现、身体特征或实验室检查显现可疑线索
→药物治疗效果差,或者病情突然反复
→急进性和恶性高血压患者
继发性高血压比较常见的情况包括:(1)肾脏疾病,如肾实质性疾病、肾动脉狭窄;(2)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3)心血管疾病,如主动脉缩窄、多发性大动脉炎;(4)颅脑疾病,如脑肿瘤、脑外伤;(5)其他,如成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药物性高血压等。
尤其提醒那些身材庞硕、睡觉打呼噜的男性,别忽视了睡眠呼吸暂停引发的血压问题。
【最佳选择】D
场景六:都七十多了,人老了血压高点是正常老龄现象,不用当回事儿…你知道,血压升高会给身体带来哪些变化吗?
A 心脏跳得有点快
B 头有时候晕晕的,或许有点缺血
C 眼睛看东西模糊,可能“老花眼”了
D 心脏、脑血管、肾脏、眼睛等多个器官都会受损
专家建议:高血压一般起病缓慢,早期常无症状,看似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实际上它可引起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多器官功能损害:
→累及心脏,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祸及脑血管,由于脑部血管硬化、狭窄或痉挛发作脑缺血、脑梗死,一旦血压骤然升高还可导致血管突然破裂出血;
→殃及肾脏,同样引发肾小动脉硬化,进展为肾功能减退、衰竭,甚至可能需要透析;
→波及眼睛,造成眼底动脉硬化,视力减退、视野缺损乃至失明都可能找上你;→其他部位血管受累,还可并发夹层动脉瘤、下肢动脉闭塞症等各样并发症。
不敢设想,如果任由高血压长期肆虐,到时“亡羊补牢”还能否还它们健康。
【最佳选择】D
场景七:我血压有点高,想着开点药降降血压就算了,结果到了医院,医生开了一摞检查单,顿时觉得自己快不行了。你知道,虽然只是血压高,医生为什么要做一系列检查吗?
A 查查也无妨,就当健康体检了
B 怕担责任,能查啥就查啥
C 医院科室创收之嫌
D 为了全面了解高血压是不是已经造成器官危害
专家建议:权当健康查体的心态固然好,但还是要明白这些常规检查,是在逐一帮助医生发现或者排除隐患,看看高血压是否或者已经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了怎样的损害。
→实验室检查,了解血脂、血糖、肝肾功能、钾钠氯电解质水平等,早期关注蛋白尿,不仅有助于掌握重要脏器功能状况,还能指导医生更合理地使用利尿剂、普利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压药物;
→眼底检查,探查是否有视网膜动脉硬化、是否合并视乳头水肿;
→心电图,关注是否有左心室肥大或劳损的表现,以评估心脏受累情况;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左心室肥厚最敏感、可靠的手段,还可观察其他心脏腔室、瓣膜、主动脉根部情况,并测定心脏功能状态;
→其他检查,如经颅多普勒、下肢动脉超声、头颅CT等。
【最佳选择】D
场景八:我和一位病友都发现血压高,在医院做完一系列高血压相关检查,医生却说我俩一个问题不大,一个比较高危。你知道,通过询问和检查得到的信息,医生能预先判断出什么危险吗?
A 未来1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
B 未来5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
C 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
D 未来2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
专家建议:为什么相近的血压水平,高血压患者的器官损害不尽相同,临床结局也可能天壤之别呢?这说明不单纯依靠血压水平,而需要在血压水平的基础上综合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并发症三方面的情况,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 |
1级高血压 |
血压(mmHg) 2级高血压 |
3级高血压 |
无其他危险因素 |
低危 |
中危 |
高危 |
1~2个危险因素 |
中危 |
中危 |
极高危 |
3个以上危险因素,或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或靶器官损害 有并发症 |
高危
极高危 |
高危
极高危 |
极高危
极高危 |
危险因素:①男性>55岁,女性>65岁;②吸烟;③血胆固醇>5.72mmol/L;④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⑤静坐的生活方式;⑥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发病年龄女性<65岁、男性<55岁;⑦肥胖;⑧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等。 靶器官损害:①左心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诊断;②蛋白尿和(或)血肌酐轻度升高(106~177μmol/L);③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硬化;④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 并发症:①心脏疾病;②脑血管疾病;③肾脏疾病;④血管疾病;⑤重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
那么,医生进行这种复杂的危险分层到底有何意义呢?是为了评估高血压患者未来10年内发生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中风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在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概率,从而选择正确的治疗目标和治疗方案。
→低危患者,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15%
→中危患者,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15%~20%
→高危患者,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20%~30%
→极高危患者,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30%
【最佳选择】C
场景九:同样是高血压,血压水平也差不多,可医生给我俩制定的血压目标却不一样。你知道,医生根据什么制定降压策略的吗?
A 血压水平
B 心血管危险因素
C 心脑肾等器官损害
D 是否并存其他临床疾病
专家建议:在临床医生眼里,高血压治疗的目标——最大程度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死亡的总体危险,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是其中一个关键且必要的内容。这就意味着每个人的降压目标可能有所差异:
→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目标值<140/90mmHg;
→伴有冠心病、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肾脏疾病的高位高血压患者,血压目标值<130/80mmHg;
→老年人群,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如果能耐受的话还可进一步降低。
【最佳选择】A、B、C、D
场景十:我血压高按时按量吃药让血压降下来不就好了,医生还给我提了一堆的生活建议和健康要求,真是麻烦。你知道,血压管理都涵盖哪些日常内容吗?
A 生活方式改善
B 自我血压监测
C 降压药物治疗
D 日常生活保健
专家建议:之前反复提到,高血压并非血压升高这么简单,它是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环境因素的作用日益重要。因此,高血压治疗的第一步就是要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控制体重、减少脂肪摄入、减少钠盐摄入、补充钙和钾、戒烟限酒、增加运动等,这并非锦上添花,而是一切降压干预措施的基础。其后,才是选择合适的药物降压治疗,学会并坚持自我血压监测,及时掌握自己的血压变化,为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最直接可靠的依据。
【最佳选择】A、B、C、D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