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心血管

血栓性微血管病变是三代TKI 帕纳替尼诱发的心血管毒性的潜在机制

作者:佚名 来源:MedSci梅斯 日期:2019-04-05
导读

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帕纳替尼可有效治疗耐药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但一直被高发生率的急性缺血性事件所困扰。帕纳替尼治疗导致急性缺血性事件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

关键字: 心血管毒性

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帕纳替尼可有效治疗耐药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但一直被高发生率的急性缺血性事件所困扰。帕纳替尼治疗导致急性缺血性事件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

Yllka Latifi等人推测帕纳替尼可引起内皮细胞性血管病变,包括内皮相关的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过多和继发性的血小板粘附。对以西方膳食喂养的野生型小鼠和ApoE-/-小鼠进行对比度增强的超声分子成像,检测胸主动脉的VWF A1结构域和糖蛋白-Ibα以量化内皮细胞相关的VWF和血小板黏附。

采用帕纳替尼治疗野生型小鼠7天后,内皮细胞相关的VWF和血小板黏附的胸主动脉成像信号比虚假治疗组小鼠的高出5-6倍(p<0.001),而达沙替尼治疗的小鼠无此效应。对于ApoE-/-小鼠,采用帕纳替尼治疗后的胸主动脉VWF和血小板信号强度比虚假治疗小鼠的高出2-4倍(p<0.05),同时显著高于以帕纳替尼治疗的野生型小鼠的(p<0.05)。

N-乙酰半胱氨酸可明显减低帕纳替尼治疗的小鼠的血小板和VWF信号,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ADAMTS13处理时可完全消除血小板和VWF信号。帕纳替尼可导致33% 野生型小鼠和45% ApoE-/-小鼠出现节段性的左心室室壁运动异常,并伴随相应的斑片状灌注异常;但冠状动脉造影时未见异常。与此相反,研究人员通过免疫组化和血管内显微镜观察血小板聚集,和与内皮细胞/白细胞相关的网状结构时,发现了一种整体性的微血管病变。

本研究发现揭示了一种新的TKI帕纳替尼导致的血管毒性形式,包括VWF介导的血小板粘附和继发性微血管病变,导致缺血性室壁运动异常。可通过已知的减小VWF多聚体大小的干预措施缓解帕纳替尼导致的血管毒性。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