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高血压,我们时代最沉重的慢病负担……

作者:伊文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日期:2018-05-20
导读

          1. 高血压,我们时代最沉重的慢病负担 当今,科学昌明:工业革命和近代化进程的成就,使人类的疾病病谱产生了惊人的改变;受以“硅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和以“碳基”为基础的“生命科学技术革命浪潮”的强劲推动,人类的平均寿命得以大大延长,但我们正在面临着新的挑战:

关键字:  高血压 

        1. 高血压,我们时代最沉重的慢病负担

        当今,科学昌明:工业革命和近代化进程的成就,使人类的疾病病谱产生了惊人的改变;受以“硅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和以“碳基”为基础的“生命科学技术革命浪潮”的强劲推动,人类的平均寿命得以大大延长,但我们正在面临着新的挑战:

        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播性疾病(Non-communicablediseases, NCD)已经成为困扰当代文明社会、当代老年性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

        NCD目前每年导致全接近3800万人死亡,占总死亡构成比的70%以上,到2025年,这一数目要飙升到4400万。

        心血管疾病目前是人类的第一杀手,目前每年导致1700多万人死亡,到2025年,要飙升到2330万。

        高血压既是一个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又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疾病。

        在所有慢病中,高血压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第一位致死、致残原因。在发达国家,高血压是第二位的致死、第一位的致残原因。在世界范围内,高血压每年导致940万患者死亡,其中,51%死于卒中,占总死亡构成比的10.8%,45%死于高血压所致的冠心病。

        如果以收缩压≥140mmHg、及或舒张压≥90mmHg作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目前全球范围内高血压患者已经超过10亿。到2025年,全球高血压患者数目要攀升到15亿——成年人人群中,25%-30%左右的人有高血压,或者说,3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血压。高血压,毫无疑问的世纪第一流行病。

        在我国,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2012年我国≥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患病人数为2.7亿。另外有资料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超过3亿。根据以上数据推测,目前我国至少有1300万脑卒中患者,王龙德院士不久前指出,按照目前我国高血压飙升的趋势,到2030年,我国将有3100万卒中患者。高血压所致的卒中每年导致将近200万人死亡,仍然是我国农村目前第一位致死因、残原因。由于近年来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所提高,在城市,冠心病已经目前正在超越脑高血压脑卒中成为第一位死亡和致残原因。

        如果按照美国心脏病学院和心脏协会(ACC/AHA)2017发布的最新指南:以≥130/80mmHg是为高血压的定义,那么,目前美国成年人中有45%以上、我国成年人中接近一半是高血压。

        高血压的主要危害是卒中、冠心病、心衰、尿毒症和失明等并发症。由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症状都不明显也不特异,因此,高血压又被称为“无声的杀手”。高血压也是一颗地雷——比如,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一旦突然发生,部分患者即使侥幸能存活,其中一部分很大可能余生将在半身不遂中、在轮椅上度过。

        2. 高血压的治疗得益

        有观察结果表明:血压从115/75mmHg 开始,每增加20/10mmHg,心脑血管病危险相对增加一倍或更多。随着血压的升高心血管事件增加——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也是强力干预高血压患者血压的主要证据。

        长期、平稳地把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可相对降低45%左右的卒中、35%左右的冠心病和25%左右的心力衰竭。

        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每降低10mmHg,可相对降低20%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28%的心力衰竭和13%的死亡。

        对收缩压≥140mmHg及或舒张压≥90mmHg患者(即JNC7等高血压指南中的1期高血压患者),每正规治疗11例患者,可预防1例死亡。

        3. 横看成岭侧成峰——高血压的“目标值”

        高血压的定义,是个动辄关系到数千万、数亿人的公共健康和相应的医疗卫生保健保健政策问题。血压的持续增高,称为高血压;原因不明的血压持续增高,称为高血压病。血压值究竟在达到什么水平才算增高,又是一个在循证基础上的人为的定义。

        高血压的定义、血压的目标值究竟该是多少?这是目前意见很不统一而且跨越很大、很混乱的问题。问题首先出在在我们这个所谓的“循证医学证据”的理解上。

        目前,RCT、荟萃分析是干预效果或疗效评判的最好手段。限于人力、物力、财力和质量控制等因素,目前最好的RCT不过入选的是区区万人左右规模、随访的只是数年时间。对高血压,临床研究事实上是在用区区万人、随访数年的RCT试验结果,或在用涉及10万、100万患者的荟萃分析结果,类推到一个涉及到数千万、数亿人的总体,过度强调任何一个RCT或荟萃分析的结果,事实上都很容易陷入以下不一致:

        ——摸象的盲人们都以为真理在自己手中。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