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JAMA子刊发表了阜外医院蒋立新团队China PEACE研究的最新分析结果。
1月16日,JAMA子刊发表了阜外医院蒋立新团队China PEACE研究的最新分析结果。
研究显示,对于接受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患者的狭窄冠状动脉,与计算机辅助的定量冠脉造影(QCA)结果相比,临床医生通过目测判读(PVA)倾向于高估冠脉的狭窄程度,且医院间及医生间判读差异大。
这项研究也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比较基于相对客观的计算机判读方法与医生目测判读结果的研究。
研究提示,广大心脏介入医生应关注冠脉狭窄程度的准确判读,以给予患者合理的冠脉介入治疗。
研究显示,与QCA相比,PVA倾向于高估冠脉狭窄程度,尤其是非急性心梗患者,即择期PCI治疗人群中,高估了约16%,高估的程度约为美国同类研究所示结果的两倍(两个研究方法学完全一致,且共用美国同一家QCA中心实验室)。
在急性心肌梗死人群中,PVA判断的狭窄程度高估了10.2%,均显著高于QCA结果。
在择期PCI病例中,即便在医生目测判读冠脉狭窄低于70%的临界病变中,也极少在PCI之前采用负荷试验或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等功能性评估方法评价PCI的可行性。
研究还发现,PVA高估的程度在不同医院、不同医生之间差异巨大,如对于非AMI患者,PVA高估的狭窄程度在不同医院间从7.6%到21.3%不等,而不同医生之间的差异从6.9%到26.4%。
近10年来,我国PCI手术量激增,尽管我国已建立PCI准入标准,并对相应机构和介入医生进行系统地培训和质量控制,但在冠脉狭窄程度准确性判读方面,鲜有评价。
研究者指出,冠脉狭窄程度是决定血管重建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对于择期PCI患者。冠脉造影后集中阅片讨论有助于提高冠脉狭窄判读的准确性,但目前绝大部分PCI手术是在冠脉造影后即刻进行的,对狭窄程度的判断更多依赖术者的个人经验,其准确性更加令人担忧。
尽管QCA仍不是最佳的评判方法,但采用相对客观的标准进行比对,了解并校正不同术者的判读结果,将有助于提高其准确性。此外,针对择期的临界病变,应尽可能采用负荷试验、FFR等功能性评估方法,以更客观地选择适合PCI的患者。这对于当前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具有深远的意义。
China PEACE(中国医疗结果评价及临床转化研究)前瞻PCI研究自2012~2013年从全国18个省份的医院连续入选了4000余例住院PCI且至少置入一枚支架的患者。本研究从中随机选择了来自35家医院的1295例住院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其中689例为非急性心梗患者,606例为急性心梗患者。
患者的冠脉造影影像资料分配给中美两个采用计算机辅助的QCA的中心实验室,由有经验QCA判读人员在盲态下(独立于医生目测判读结果)对接受PCI治疗的1548个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再分析,QCA所得狭窄程度结果与临床医生通过目测判读的结果进行比较。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