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均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恰当地改善生活方式对于有效控制血脂和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有重要作用。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均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恰当地改善生活方式对于有效控制血脂和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有重要作用。因此,使生活方式健康已作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的重要内容。全科医生应在社区居民中加强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包括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增加体力活动等),以降低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同时,对于血脂异常者给予生活方式评价和指导,降低个体的心血管疾病危险。
临床干预试验证实,恰当的生活方式改变对于多数血脂异常患者能起到与降脂药相似的治疗效果。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主要针对已明确的可改变危险因素(如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体力活动和肥胖等)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善措施。国内外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均将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作为治疗血脂异常的基本和首要措施及心血管疾病个体防治策略内容。《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版,以下简称《指南》)参考国外相关指南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我国人群的血脂异常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建议,本文主要介绍这部分内容。
主要内容
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饱和脂肪酸每日摄入量应<总热量的7%,胆固醇摄入量<200 mg/d;反式脂肪酸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故也不宜过多摄入。
选择能促进LDL-C减少的膳食营养成分 可摄入植物固醇2 g/d,可溶性纤维素10~25 g/d。
减轻体重 调节总热量摄入和消耗的平衡,使其能保持理想的体重或预防体重增加。
保持有规律的体力活动 维持足够的中等强度锻炼,每天至少消耗200 kcal热量。
采取针对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措施 通过戒烟、限盐等措施降低血压,控制血糖,消除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在上述几项中,前4项措施均能起到直接降低LCL-C的作用。其中,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对于降低LDL-C的作用最直接,其也效果最明显、最易做到。达到降低LDL-C的效果后,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的目标应逐步转向控制与血脂异常相关的并发临床情况(如代谢综合征或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等)。减轻体重和增加体力活动可加强降低LDL-C的效果,并进一步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危险。针对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虽不直接影响LDL-C,但在遇到吸烟或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时则须积极进行,以进一步控制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综合危险。
目标及推荐方案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建议的主要目标是降低LDL-C,同时改善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的超重、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等因素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吸烟和高血压),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综合危险。
膳食治疗是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胆固醇血症进行膳食治疗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降低血清胆固醇,同时须保持患者在其性别、年龄及劳动强度的具体情况下有一个营养平衡的健康膳食,还要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增加保护因素(图)。由于高脂血症患者的膳食往往是不平衡的,因此,膳食治疗的目标是对有关的营养成分规定一个限度。此方案大体相当于目前我国大城市中年人群营养素的平均摄入量。因此,对于高脂血症患者是可做到的,其中最关键的是脂肪、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
膳食治疗的目标不仅规定了限制血脂异常的不利因素——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并强调了摄入对血脂异常有保护作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同时还规定了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供能比和总热量的摄入量。
我国专家根据上述营养成分的主要食物来源和中国人的饮食特点编制了高脂血症膳食控制方案(表1),用以指导患者选择食物种类和确定摄入量,有利于达到血脂异常膳食的治疗目标。表1中不同种类的食物除满足了人体的基本营养需要外,同时还减少了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饱和脂肪酸、胆固醇、过高的热量、过高的总脂肪供能比),增加了相应的保护因素(不饱和脂肪酸、可溶性纤维素和植物固醇)。
该控制方案是对血脂异常患者膳食治疗的总体要求,实际应用时要针对患者的情况个体化使用,即根据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或LDL-C水平及目前膳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选择。此控制方案也可用来作为评价患者膳食的参考标准。
在推荐的方案中,“限制量”是对各类食物建议的摄入量,若超过或未达到该剂量,则应适当调整。“选择品种”是对各类食物建议选择的种类,其一般属于危险因素含量较少或有保护因素的品种,应鼓励在限制量内选择和替换该品种。“应减少或避免的品种”是各类食物中应尽量减少摄入或避免选择的品种,其危险因素含量较高,应尽少使用。
[未完待续,接《血脂异常的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细则2》]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