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年龄调整的D-二聚体排除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伊文 来源:MedSci梅斯 日期:2017-11-15
导读

         为了提高静脉血栓栓塞(VTE)诊断的特异性,研究人员提出了年龄调整的D-二聚体。然而,这个阈值的准确性最近受到了质疑。血栓和凝血疾病权威杂志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评估年龄调整后的D-二聚体联合临床验前概率(PTP)对可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诊断价值。 PALLADIO研究(NCT01412242)是一

关键字:  D-二聚体 

        为了提高静脉血栓栓塞(VTE)诊断的特异性,研究人员提出了年龄调整的D-二聚体。然而,这个阈值的准确性最近受到了质疑。血栓和凝血疾病权威杂志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评估年龄调整后的D-二聚体联合临床验前概率(PTP)对可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诊断价值。

        PALLADIO研究(NCT01412242)是一个多中心管理的研究,旨在验证了一种新的诊断方法,包括PTP、D-二聚体(使用厂商的临界值)以及门诊临床疑似DVT个体的局限或扩大压缩超声(CUS)。受试者被分为三组,即不太可能的PTP和阴性D-二聚体的DVT患者没有进一步的检查就予以排除(第1组);可能的PTP或D-二聚体阳性接受了有限的CUS患者(第2组);可能的PTP和D-二聚体阳性接受了扩展的CUS患者(第3组)。研究人员对基线时因患有DVT而被排除的患者进行了3个月的随访。在事后分析中,研究人员评估了年龄调整后的D-二聚体临界值(在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中,定义为D-二聚体是年龄的10倍μg/L,或年龄的5倍μg/L)。

        该研究共招募了1162名患者。初诊时,第2组患者中4%的患者检测出了DVT,第3组患者中53%的患者发现了DVT。年龄调整后的D-二聚体,相对于固定的临界值,导致CUS减少5.1%(95%可信区间为4.0-6.5 %)。在随访期间,第1组患者有症状的VTE发病率为0.24%(95%可信区间为0.04-1.37);第2组为1.12%(95%可信区间为0.44-2.85);第3组为1.89%(95%可信区间为0.64-5.40)。

        由此可见,使用年龄调整后D-二聚体的PALLADIO算法所需的影像学检查次数略有减少,但这种方法应在大型研究中来进行证实。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