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简介:马长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国内最早开展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曾协助国内200余家医院开展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评为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北京学者、北京市科委心血管领域领衔专家、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北京市卫生系统领军人才,曾获“吴阶平 - 保罗 · 杨森医学药学奖”。
嘉宾简介:马长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国内最早开展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曾协助国内200余家医院开展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评为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北京学者、北京市科委心血管领域领衔专家、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北京市卫生系统领军人才,曾获“吴阶平 - 保罗 · 杨森医学药学奖”。
一
项成果
论坛报:在介入心脏病学领域,无论是新的治疗理念、新技术还是新器械,都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创新”精神及价值。我们想请您以亲身参与的一项创新技术为例,分享其背后的故事及体会。
马长生教授:我体会最深的是持续性房颤“2C3L”消融术式,这是我们团队经过多年探索的技术创新,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国外同行从1994年开始探索房颤射频消融,1998年,我们把这项技术引入国内,在中日友好医院开展了我国第一例房颤导管消融手术,并获得了成功。经过10余年的发展,该技术已经基本成熟。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一般完成肺静脉消融即可。慢性持续性房颤的消融策略至今仍未统一,国际上有几种主流术式:渐进式消融(stepwise)临床成功率较高(约50%~60%),但操作复杂,对术者要求较高,难以推广普及;单纯环肺静脉隔离术操作简单,但临床成功率较低。
在多年经验积累和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六七年前,我和董建增教授摸索出一套“2C3L”术式,即在环肺静脉消融(“2C”)基础上进行左心房顶部线、二尖瓣环峡部线、三尖瓣环峡部线消融(“3L”)。“2C3L”操作相对简单,术式固定,且临床效果与stepwise相似,但大幅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减少了对心脏的损伤。
目前,“2C3L”术式已成为国内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的主流术式,被一半以上的电生理中心所采用,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2014年初,波士顿国际房颤年会主席曼苏尔(Moussa Mansour)教授等人来到安贞医院交流参观,看到年轻医生用“2C3L”术式在很短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了治疗,Moussa教授眼前一亮。他随即邀请我们团队在2015年波士顿国际房颤年会主会场进行手术转播,这也是亚洲团队第一次受邀登上波士顿国际房颤年会主会场转播的舞台,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
点思考
论坛报:您如何看待未来5~10年中国医疗的发展趋势?您本人和您的团队准备如何迎接未来医疗时代?
马长生教授: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社会的进步、医疗的发展离不开变革。10年前,我们想象不到中国的医疗能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同样,未来5~10年,我认为医疗领域的进步将远远超出健康行业所有人的想象和预期,整体医疗水平将显著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明显改善、老百姓对医疗的满意度也将大幅提升。全球医疗进入了转型期,“医疗服务”正在向“健康服务”转变,重视预防与疾病综合管理、精准医疗、大数据与互联网医疗,这些新的理念与一点一滴的行动凝聚在一起,可能会在未来10年初见成效,使医疗健康水平获得飞跃式提升。
时代发展的浪潮不可阻挡、又稍纵即逝,如何把握?重在改变!从现在就开始,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素质,拥抱新理念,用最好的状态迎接、甚至引领时代潮流。长久以来,中国的房颤治疗在国际上属于“临床一流,研究不入流”的水平,这种局面需要改变。我给团队定下的十年目标是,力争技术一流领先,研究跻身一流行列,综合实力达到世界一流中间水平。中国拥有丰富的病例资源,国家科研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要实现这一目标是非常有希望的。
在临床工作之外,我们还定下一个额外目标——整合各方力量,筹办一个互联网心脏病医院,为患者提供便捷、一流的心脏病防治服务。
一
件事
论坛报:在创新创业道路上,让您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马长生教授:记得15年前,一位企业家找到我,希望与我们合作生产电生理导管,一起创业。我直接回绝了他。在创新创业方面,当时我们几乎一无所知。我国医疗器械发展水平长期落后,很多高端医疗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虽然我们做射频消融的临床经验非常丰富,但是当时受限于眼界和知识面,在器械研发方面早期连模仿的信心都没有,更谈不上创新。值得欣慰的是,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中国医疗器械的研发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医疗创新应该获得更多关注,医疗产业的发展与临床实践中的新理念、新思维、新术式密不可分。
一
个人
论坛报:在创新道路上对您影响最深的人是谁,为什么?
马长生教授:我从1992年开始跟随胡大一教授,他对我的影响无疑是最深的。胡大一教授引领学术潮流,不断开拓新领域,率先提出很多新思想,在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胡教授作为在中国成功开展射频消融技术的第一人,在47岁宣布“挂刀”,他做的很多决定都出人意料。有些事情很难做,但胡教授敢于做并且能做成,就像长城会——中国最大规模的心脏病学会议,就是他一个人“折腾”出来的。胡教授是一个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
一
项推荐
论坛报:在工作之余,您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能否请您分享您最喜爱的一本书?
马长生教授:我每天早8点上班、晚10点下班,节假日十之八九也都在医院,几乎没有业余时间。看似枯燥的生活却让我乐在其中。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注定有一代人需要付出辛勤的努力;无论天赋有多高,要想有所作为,一定程度的付出必不可少。我们这一代人比上一代人在物质生活上有了极大的提升,有愉快工作的机会就是最幸福的生活。
读书是我唯一的业余爱好,出差的间隙,我永远都在读书。拿到一本好书,可以彻夜不眠,情到深处常常热泪盈眶。我喜欢读《邓小平》、《长征》,长征是集勇气、奉献和信念于一身而进行的无与伦比的壮举,我常常用长征精神来勉励自己和我的团队。
小结:在不到1小时的谈话中,马长生教授的乐观、温和与真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个人临床技艺不凡,更可贵的是他培养出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心血管介入治疗专业人才。因为他的努力和创新,使我国房颤导管消融的发展紧跟上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不至于落后。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