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马长生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众多冒着细雨来聆听学习的北京市民普及了房颤诊疗的基础知识
6月6日,中国房颤日。今天是第五个中国房颤日。虽然房颤被称为“21世纪的心血管流行病”,但公众对它的认知程度远远不及高血压及冠心病。
为提高公众对房颤的认知,普及疾病知识,帮助摆脱疾病困扰,提高生活质量,今天上午,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会议室,由《健康时报》和强生医疗联合主办的“爱由心生—关注房颤,及时就诊”中国房颤日特别活动之健康大讲堂正式开讲(图1)。
图1.会场一角
本次活动携手全国十多个城市的近二十家重点医院共同举办,同时进行网上直播。
首先,《健康时报》副总编赵安平先生以自己亲属在房颤及卒中发病治疗的痛苦过程为例,提醒公众关注发颤,及时规范治疗(图2)。
图2.赵安平先生发言。
之后,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马长生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众多冒着细雨来聆听学习的北京市民普及了房颤诊疗的基础知识(图3)。
图3.马长生教授在作健康讲座。
一.早发现早诊断
马长生教授介绍说,房颤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不需要复杂的检查手段,一份心电图即可确诊。一旦患上房颤,危害巨大,例如,可以使卒中风险增加5倍,心力衰竭风险增加3倍,心肌梗死及痴呆风险增加2倍,死亡风险增加40%~90%,极大影响生活质量,给社会和个人造成巨大经济负担。
其实,房颤是可以预防的。大量研究表明,采用戒烟、限酒、健康饮食、体力活动、精神健康等健康促进措施,控制危险因素,如减重、降低血压及血糖、控制睡眠呼吸暂停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房颤发生(图4)。
图4.积极预防房颤。
对房颤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出现房颤相关症状,如心悸、气短、头晕、黑曚等症状时,脉搏触诊可帮助早期发现房颤,脉搏“一点规律都没有”,“有时快,有时慢”,“有时摸得到,有时摸不到”,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提示征象(图5)。
图5.房颤早发现。
二.综合治疗
马长生教授指出,房颤治疗主要有三种对策,即长久之策,预防房颤的卒中和其他血栓栓塞并发症;治标之策,控制房颤发作时的快速心室率,改善生活质量;治本之策,转复房颤心律,使之恢复并且长期维持正常窦性心律。
1.长久之策:预防血栓并发症
马长生教授特别说明,尽管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病的防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它仅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卒中,其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风险并不低;房颤卒中高危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无效,低危患者应用阿司匹林的风险也大于获益。
对于房颤卒中预防最常用的药物华法林,马长生教授再三强调,服用华法林要监测INR,而且老年患者采取与成年人相同的INR目标值(2.0~3.0)。治疗初期,每3~5日检测一次INR;INR达标、华法林剂量固定后,每4周检测一次;稳定的患者最长可3个月检测一次;如应用可能影响华法林的药物或发生其他疾患,则应增加检测频度。
对于预防血栓并发症的其他方法,如新型口服抗凝药、左心耳封堵术,马长生教授也作了简要介绍。
2.治标之策:控制心室率
采用药物控制房颤发作时的心室率,可以消除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提高运动耐量,预防心动过速心肌病,减少血栓栓塞的机会。
3.治本之策:转复并维持窦律
目前国内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胺碘酮、心律平、索他洛尔等。不过,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大,长期服用可导致心脏或心脏外副作用,如胺碘酮可导致肺纤维化、胆汁淤积。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我国更面临着应用不规范的问题。马主任教授举例说,一位28岁患者,持续房颤病史2年,发作2次,本不需要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他长期服用胺碘酮,对甲状腺、肺和肝脏造成很大影响。另有一位45岁阵发性房颤男性患者,发作不频繁,本不需要药物治疗,但他前后服用过19种药物,令人印象深刻(图6)。
图6.房颤药物治疗不规范。
在如今的医疗技术条件下,房颤可以通过导管消融得以根治。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自2001年5月至今,已完成上万例次房颤导管消融术,仅1例院内死亡(术后两天大面积脑梗死)。由此可见,房颤导管消融术是非常安全的微创技术,不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显著降低卒中和死亡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高龄患者也可以接受导管消融术。马长生教授曾为一位91岁高龄、房颤十余年的患者行导管消融治疗。术后随访1年未复发,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图7)。
图7.高龄不是导管消融禁忌。
在专题讲座之后,现场的媒体及市民踊跃提问,特别是病友们的态度非常积极。他们在房颤治疗中遇到的一些疑问,特别是在不同医院不同医生处就诊时遇到解答不一的情况,这次终于有机会当面请马长生教授为他们解惑。
媒体提问
问:对于房颤患者,临床上如何选择治疗方案,什么时候选择药物,什么情况下选择导管消融术?
马长生教授回答说,首先,所有的房颤人群中,80%左右的患者需要抗凝治疗,医生要做的是把不需要抗凝的少数患者找出来,这是最重要的。华法林监测麻烦,但也要坚持服用。实在坚持不了的话,可以选择新型口服抗凝药。
至于导管消融,如果患者症状发作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行导管消融术。最新的指南则更进一步,有症状的患者,可以不用先服药治疗,而是直接行导管消融。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是否要行导管消融,目前证据并不充分,医患双方要一起讨论。近期瑞典大样本研究表明,对这类患者也倾向于消融。
病友提问
问:在华法林治疗过程中,有医生交代说要少吃蔬菜,请详细解释下这方面的问题。
马长生教授回答称,青菜和香蕉中含维生素K比较多,但要注意的是,它们属于正常饮食的一部分,不是药片。在服用华法林的时候小心吃青菜及含维生素K较高的食物,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对于老年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保住胃。营养是健康的核心,保健品则完全没必要。即使患有房颤,不吃青菜也是完全错误的。
可以说,所有的药物,能少吃就尽量少吃,这需要与有经验的医生商量,尽量减掉不必要的药物。三十年前,他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导师就说过,不管得多少种病,服药不要超过7种。马长生教授也曾在工作中帮助每天服用二十多种药物的患者,最后把药物种类减少到5种,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
现场病友的问题多种多样,诸如地高辛在房颤治疗中的作用,P-R间期延长时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房扑患者是否抗凝治疗等,马长生教授均一一给予了细致解答。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