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科药物--降压药 一、什么是高血压? 心脏可以说是人体内的一个泵,以一收一张为动作推动血液运行全身。当血液泵进动脉血管时,会对血管壁产生一种压力,称为血压。心脏收缩及舒张时会产生不同的压力,故血压有收缩压(俗称高压)及舒张压(俗称低压)两种。正常的血压一般为高压低于120mmHg,低压低于80mmHg。高血压一般指高压高于140mmHg、低压高于90mmHg。在正常与高血压之间的水平为
心血管病科药物--降压药
一、什么是高血压?
心脏可以说是人体内的一个泵,以一收一张为动作推动血液运行全身。当血液泵进动脉血管时,会对血管壁产生一种压力,称为血压。心脏收缩及舒张时会产生不同的压力,故血压有“收缩压”(俗称“高压”)及“舒张压”(俗称“低压”)两种。正常的血压一般为高压低于120mmHg,低压低于80mmHg。高血压一般指高压高于140mmHg、低压高于90mmHg。在正常与高血压之间的水平为临界水平。
血压会受某些因素影响而偶然高于标准,这并不一定代表已“患上高血压症”。当血压在反复测量后仍持续高于相应标准水平才是高血压。高血压的病因,九成属原发性,即原因不明,剩余一成属继发性,即由其他疾病引起,例如肾病、内分泌病及血管病症等。由于血压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故年长者较易患高血压。
高血压并无明显病征,大部分患者都没有不适的感觉,通常只在量血压后才发现患有此病。若高血压长期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可导致心脏、脑部、眼睛及肾脏的机能受损,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衰竭、心脏病发、中风、视网膜病及肾衰竭、甚至死亡;血压越高,出现并发症的机会愈大。
二、治疗高血压可防并发症产生,要达到成功的治疗有赖你的合作
原发性高血压属慢性病,是不能完全根治的。但经适当的治疗,令血压降低,便可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危险。一般治疗高血压可先作“生活上的调整”,若血压未得到改善,才辅以“药物治疗”。
(一)生活上要注意的事项包括:
1、定期检查血压
2、均衡饮食,少吃盐及含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蔬菜及水果
3、戒烟及少饮酒
4、做适量运动
5、保持适当体重,过胖人士应以安全的方法减肥
6、充分休息,避免过劳,保持以心情轻松
(二)服药应注意:
1、按医生指示服药,切勿擅自加减药量或停服
2、每天应在差不多同一时间服药
3、切勿随便服用其他降压药,包括中成药及中药汤剂
4、将服药上的困难告知医生或者药剂师,让他们了解你的情况,以便作出调整
三、贮存药物须知
1、把药物放置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太阳直接照射
2、放在小孩拿不到的地方
3、除非医生另有指示,否则不应贮存剩余药物在家中作“看门口”之用
4、切勿将自己的药物给予他人服用,以免引起不良效果
四、药剂师教你认识正确的服药观念
错误观念一 :服降血压药后便不再需要作”生活上的调适”。
大部分患者都不愿意在生活上作出改变,认为这是一件苦事,而且维持原有生活方式也不觉得有什么害处或不适。事实上,有些生活习惯会不断影响健康,令高血压恶化。例如常饮大量酒精及吃高盐食物会令血压上升;多吃含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及抽烟会增加患冠心病的机会;而过胖亦会使心脏和血管增加负荷。所以要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便应同时在生活上作调适。
错误观念二:害怕药物的副作用,不肯服药。
不是每个人服药后都会出现副作用,而副作用的严重程度亦因人而异,所以无需过分担心。如因怕服药而令病情恶化,后果反而更为严重。一般的副作用通常均属轻微,并会随身体的适应而逐渐消失。即使严重的副作用,亦通常会在停药后消失。若副作用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或情况恶化,便需告知医生或药剂师,以便作出调整和处理。目前供选择的降血压药有多种,医生必定可以从中找到适合你的降压药物。
错误观念三:服药一段时间后血压已受控制或没感到身体不适,便相信病情已好转,故自行减少药量或者停止服药。
是否需要减药或停药必须由医生决定。高血压并无明显症状,因此没感不适并不等于病情已受控制。至于药物主要是帮助控制血压水平,并不能完全根治高血压,随意停服或减药会导致血压失控而再度升高。谨记要按医生的指示每天定时服药,才能把血压控制平稳。切忌等到出现症状时才开始服药,因为此时病情已比较严重,身体器官的功能已经严重受损。
错误观念四:只有生活紧张的人才会患高血压。只要保持心境轻松,便无需服药也可医治高血压。
高血压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保持心情轻松只能产生辅助作用,仅对部分病情轻微的人会有帮助。
错误观念五:自己尝试服用其他降血压药,因为
--是亲友介绍的,听说非常有效;
--医生要我服多种降血压药,而朋友只需服一种,他服的肯定是较好的特效药。
现在有效的降血压药有多种。由于每个病人的病情及对药物的反应都不同,故用药的种类及数量亦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只需服用一种降血压药,而有些则要配合多种服用。病人切勿自行减服任何降血压药或自行服食其它药物(中药或西药),以免影响药效,导致血压失控。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