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背景下,心血管医务工作者面临怎样的机遇?在创新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8月10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孔祥清教授在2017年中国心脏大会心血管创新论坛上,分享了自己作为先行者的思考和经验。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背景下,心血管医务工作者面临怎样的机遇?在创新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8月10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孔祥清教授在2017年中国心脏大会心血管创新论坛上,分享了自己作为先行者的思考和经验。
1、医疗创新的机遇
孔教授认为,当前,心血管医生面临着巨大的创新机遇。从国家理念、资本、市场容量和政策这四个方面都有很好的支持。
国家理念。李克强总理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全国人民都在做的事情,心血管医生也正在做。
资本雄厚。现在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有技术想转化的话,在资金上是没有问题的。目前孔教授本人也正在和几个资本开展合作,进行研发创新工作。
市场容量。我国的市场容量很大,连外国人看了都很“眼红”。孔教授曾经被以色列同行邀请去作讲座,他们都非常羡慕我国的条件。鉴于我国巨大的人口体量,再小的事情在我国都是大事情,所以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嫌小。
政策倾斜。最近国家出台了政策,允许医院和学校等事业单位的职工保留原单位职务,开展创业创新。而且国家很多项目的经费都投在了产业和成果转化上。
因此,应该说心血管医生面临着非常大的机遇,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政策都已打通。
2、血管创新种类
孔教授指出,创新包括三方面:技术创新、器械创新和药物创新。技术创新指治疗方法和手术方法的改进等,例如房颤导管消融的南京方法就是一种技术创新。
器械创新比较多,例如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这属于比较小的领域,但因为是孔教授团队最先开发出来,而国际上没有类似的产品,所以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所以,做事情不要嫌小。此外,Venus A/P瓣膜也是我国自己的创新。
药物创新主要指一类新药,药物创新比较难。孔教授提醒大家多关注中药,国家在中药上投资大量经费,而且中药是中国特色,我国有优势。
目前国内创新现状是“二多二少”。原创的少,拷贝的多;引进的多,输出的少。我国使用的血管支架、消融导管、三维标测系统等以国外产品为主,我国输出产品很少。我国的项目在参评国家技术发明奖时,有一位评委专家说,国家技术发明奖颁给这个项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该技术推广应用到了国外近70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社会的公认。
3、心血管创新的“四个不够”
孔教授称,我国的心血管创新明显不足。首先,医生的创新意识不够。没有创新氛围可能是一方面原因,这可能是历史文化传统造成的,医生缺乏创新激情。而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土壤和氛围。
知识产权保护不够。我国的创新发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例如,我国科学家发明的青蒿素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政策不配套。所有与专业相关的发明,归属权属于国家,而不是属于个人,故法律关系要理顺。
创新平台不给力。医疗与工程结合不够,医生和工程师有很多想法,但对接不上。
4、医生在创新中的作用
医生在创新启动、应用和推广方面承担着很重要的角色。
◆创新启动。创新的思维来源于医生。对临床需求多加琢磨,形成创新理念后,要注意立刻申请专利。
◆创新应用。创新应用要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来验证,逐步完善。
◆创新推广。创新形成后要积极进行国内外的推广。“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不对的,“酒香”还得多推广,才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5、创新需要注意的问题
创新的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知识产权、法律事项和合作伙伴选择的问题。
◆知识产权。要及时申请知识产权,心血管医生发明的心血管相关创新归属权是国家的。
◆法律事项。经费使用要注意。一个好的项目可能得到科技部、发改委、自然科学基金的巨大财力支撑,经费是来源于国家还是企业,一定要界定清楚。
◆合作伙伴。合作伙伴要志同道合、观念一致。我国大部分企业家希望两三年就能看到投资回报,因此,企业合作要找志同道合的人,因为开发是有周期的。就拿Venus A瓣膜来说,2006年获奖,2017年获批上市,前后历时10年。药物开发周期更长。
6、创新的心得体会
孔教授在演讲中与现场医生分享了创新的几个心得体会。
◆中国人智商高,而且勤劳勇敢,要对自己要充满信心。
◆我国有人口和患者资源优势。国外好的项目很想到我国落地,在我国开展工作。
◆学会琢磨,做有心人,不要什么事情都想当然,要有叛逆的精神。
◆医生要多结识不同领域的朋友,理工农医的朋友都要有。江苏省人民医院几位心血管医生曾经与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四位教授专门在一起开展了“头脑风暴”,通过医学与工程人员的互相交流,现在已经诞生了两个项目,正在进展中。
◆做事情要科学严谨。
专家简介
孔祥清教授,现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现任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委员、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委员、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学会(SCAI)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2001-2012年,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首个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和生物陶瓷镀膜封堵器,并建立配套介入治疗技术。研究成果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3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7-2011年获国家863计划课题资助,完成国内首个自主创新介入人工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装置研发,以及瓣膜产品的临床转化,作为术者2012年完成世界首例经皮人工肺动脉瓣植入治疗肺动脉瓣功能不全病例。近5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