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往往伴有高血压、心率加快。抗心肌缺血的药物治疗原则为,一方面针对增加心肌供氧,另一方面针对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恢复心肌耗氧与供氧的平衡,有效缓解心绞痛或无症状心肌缺血。前者主要依靠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脉痉挛、促进侧支循环等增加心肌供血使供氧量上升,后者主要靠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性、舒张小动脉降低血压使后负荷下降、舒张静脉减少回心血量使前负荷下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往往伴有高血压、心率加快。抗心肌缺血的药物治疗原则为,一方面针对增加心肌供氧,另一方面针对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恢复心肌耗氧与供氧的平衡,有效缓解心绞痛或无症状心肌缺血。前者主要依靠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脉痉挛、促进侧支循环等增加心肌供血使供氧量上升,后者主要靠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性、舒张小动脉降低血压使后负荷下降、舒张静脉减少回心血量使前负荷下降、降低室壁肌张力等使耗氧量下降。因此,治疗高血压的机理与治疗冠心病的机理大致相同,两者毫不矛盾,很多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同时也是减压药。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降压宜首选钙拮抗剂和β阻滞剂,如心肌梗死或合并心功能不全应尽早应用ACEI或ARB。除此,硝酸盐类药物也有一定的降压作用。而利尿剂因可使30%高血压患者血钾降低,易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使冠心病的猝死人数增加,且可引起血糖、血脂增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故一般情况下不用。心动过速时可选用维拉帕米、β阻滞剂。
钙拮抗剂通过舒张大输送血管和小阻力血管、阻止钙离子内流,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氧耗,保护缺血心肌,逆转心肌肥厚,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治疗各型心绞痛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对变异性心绞痛或以冠状动脉痉挛为主的心绞痛,钙拮抗剂是一线药物。
上世纪九十年代某些短效钙拮抗剂的阴性结果使钙拮抗剂在ACS中的应用大幅减少。嗣后的ACTION研究表明,硝苯地平控释片组新发生的心衰、冠脉造影和冠脉搭桥手术均低于安慰剂对照组,并未增加冠心病患者的总死亡率,对心肌梗死发生率亦无不良影响。CAMELOT研究结果表明,安慰剂组、氨氯地平组和依那普利组一级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3.1%、16.6%和20.2%,与安慰剂组相比,氨氯地平组心绞痛患者冠脉血运重建和住院的比率显著降低。考虑到冠心病患者大多合并高血压,且在冠脉狭窄基础上容易发生痉挛,因此,长效钙拮抗剂对于扩张冠脉、平稳降压、防治痉挛均可作为首选。
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性等使心肌耗氧量下降,能使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减少,并增加运动耐量,改善缺血心电图的变化,尤其是引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重构作用,可改善预后。
2009年我国发布的《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应用的专家共识》对其临床应用做了明确阐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可缩小梗死范围,降低猝死率,长期应用可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ISIS1和MIAMI及其他几项重要研究均证实了上述益处。COMMIT/CCS-2研究结果为β受体阻滞剂用于中国冠心病患者提供了重要临床证据。口服β受体阻滞剂适于所有无禁忌证的ACS患者,急性期后仍应长期使用。静脉制剂适用于较紧急或严重状况。
对于围手术期心肌缺血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可预防缺血性事件的发生。但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前,应综合评估患者及手术的相关风险,充分考虑每个患者的风险/获益。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时,降压的理想水平是舒张压在85~80mmHg左右,过度降低舒张压有可能因为灌注不足而发生心肌梗塞,有研究表明心肌梗死患者过度降低血压会增加死亡。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