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消融治疗领域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房颤(AF)和室性心动过速(VT)消融相关重要文章陆续发表。 一、房颤 多中心试验冰与火随机对76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了冷冻球囊消融或射频消融治疗。该里程碑式试验发现冷冻球囊消融术的有效性不劣于射频消融治疗,而且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相似。随机试验AATAC入选了203例合并持续性房颤和NYHA II至III级心衰且植
2016年,消融治疗领域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房颤(AF)和室性心动过速(VT)消融相关重要文章陆续发表。
一、房颤
多中心试验“冰与火”随机对76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了冷冻球囊消融或射频消融治疗。该里程碑式试验发现冷冻球囊消融术的有效性不劣于射频消融治疗,而且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相似。随机试验AATAC入选了203例合并持续性房颤和NYHA II至III级心衰且植入ICD的患者,结果发现导管消融预防房颤复发的效果优于胺碘酮;此外,与胺碘酮相比,导管消融与意外住院风险明显降低有关。
一项对513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肺静脉隔离后进行长期随访的研究显示,59%患者在第一次手术后不再复发,87%患者经数次手术后不再复发。另一项评估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效果的研究发现,在13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中,47%患者经单次手术后不再出现症状;61例持续性房颤中35.6%不再出现症状;两组无明显差异。但是尽管房颤消融的手术成功率和有效性较好,复发依然很常见。一项研究发现,肺静脉隔离后的复发与生活质量降低有关。
Al-Hijji等人开展的研究显示,约1/8患者经房颤消融后会在1年内接受第二次手术。低龄化、家庭收入较高、在美国南方居住及基线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等人口统计学因素可以预测再次消融的需求。在另一研究中,P波持续时间延长(>120ms)、P波离散度增加是房颤复发的有效预测因子。而且,窦性节律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接受肺静脉隔离的成功率更高,手术时间和荧光镜检时间更短。Gap-AF-AFNET 1试验(入选233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强调了完全肺静脉隔离的重要性。另一试验发现,肺静脉隔离后注射腺苷对房颤复发率并无影响。
Aryana等人发现,起效时间(≤60s)和0°时解冻时间间隔(≥10s)能够有效的预测肺静脉隔离的持久性。EAST-AF试验在房颤消融后90天内随机对患者进行抗心律失常药物(I或III类)或安慰剂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无事件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停药之后,两组的无事件存活率无明显差异。
最后,两项meta分析评估了消融术前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替代华法林治疗的安全有效性。第一项分析(n=1105)发现,阿哌沙班与华法林的大出血、轻微出血和血栓形成风险无差异;另一分析(n=11000)发现,NOAC对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的预防效果与华法林相似,大出血风险也无差异;但与华法林相比,NOAC明显降低了轻微出血风险。
二、室性心动过速
THERMOCOOL VT试验结果公布以后,ThermoCool导管获批用于室性心动过速消融,此后Marchlinski等人发现室速消融在冠心病患者中是安全有效的。
VANISH试验显示,导管消融对既往心梗且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室速无效而植入ICD患者的有效性优于强化药物治疗,减少了复合终点事件(随机后死亡、室速风暴或30天后恰当ICD电击)的发生率。Patel等人进行的一项meta分析发现,与非消融策略相比,导管消融治疗能够减少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植入ICD后的室速复发。
一项回顾性研究对比了室速消融在NYHA IV级心衰和II~III级心衰患者中的疗效。本研究入选了111例NYHA IV级心衰患者和1254例II~III级心衰患者;结果显示,尽管NYHA IV级心衰患者的基线特征较差、合并症更多且手术复杂性更高,但NYHA IV级心衰患者依然能够安全的接受室速消融治疗;1年时两组患者复发率相似,但是IV级心衰患者的复发时间早于II~III级心衰患者;II~III级心衰患者复发后存活率与无复发IV级心衰患者相似,但是IV级心衰患者室速复发后存活率明显低于II~III级心衰且室速复发者。
在另一研究中,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乳头肌)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射频消融组。一项在20例右室发育不良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开展的研究发现,大多数(70%)的重复消融是在原有疤痕上进行,提示不完全消融在室速复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期的一项研究发现,12例接受心内膜导管消融的患者中半数以上发生了脑栓塞,研究者认为还需通过大型试验来明确真实的脑栓塞风险、这些栓塞的长期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Cano等人开展的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发现,CartoUnivu模块可以有效的减少室速合并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在消融中所受辐射;部分亚组的患者甚至没有受到辐射(有效辐射剂量≤1 mSv)。
STOP-VT试验评估了磁导航指导(RMN)下室速消融的安全有效性。RMN似乎是一种可行的安全有效室速消融模式,但是这一推测还需要大型对照临床试验的证实。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