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表于《JACC》的研究显示,智能手机应用(APP)有助于低危人群的房颤筛查。
社交和数码媒体平台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患者行为,这为当今医疗卫生状况的改善提供了重要机遇。这是个令人兴奋的领域,手持设备中的多种平台为患者提供了多种诊断工具。尽管这种技术的接受程度在非房颤年龄人群中可能更高,但它的确使得患者可以随身携带诊断工具。在美国,高龄人群持有智能手机的比例逐渐增加,约27%的≥65岁人群和54%的50~64岁人群持有一部智能手机。
在近期的一项《JACC》研究中,Chan等人分析了单独智能手机应用(APP)在基础医疗中的房颤筛查作用。Cardiio Rhythm智能手机应用可以确定RR间隔(然后是节律),其工作方式是使用者将一根手指置于智能手机相机上,再通过手机LED灯闪烁记录光学体积描记(PPG)波形。这对智能手机以外的装置并无要求,因此适用性广泛。它能够准确的识别基础保健中的房颤患者、敏感性高达92.9%,特异性高达97.7%。
作者们可以筛查1098例高血压和/或 或≥65岁的患者。在1013例患者中,920(90.82%)被认定为窦性节律(两位心脏病医生解读单导联心电图)。2.76%患者被诊断了房颤,且得到了标准12导联心电图的证实。Cardiio Rhythm手机应用的假阳性结果是由窦性节律(69.6%)、房性早搏(13%)、心室早期收缩(13%)和窦性心律不齐(4.3%)造成的。
这对患者来说是好消息吗?
拥有这种手持诊断工具之后,患者能够记录自身症状和节律并接受实时反馈。其阴性预测值为98.8%,正常结果可使患者安心,并节省额外的医疗成本。
可能是双刃剑?
由于该APP可以提供诊断结果,所以它的使用率可能增加,假阳性结果风险也由此增加,尤其是在无专业人员指导的社区。仅根据APP诊断结果且未经专业人员指导而改变用药也可能是有害的。
综合考虑
由于该APP能够提供廉价的房颤筛查(尤其是为高血压和 人群),因此可能促进患者接受抗凝治疗,起到预防卒中的效果。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和操作简便性使患者能够频繁的接受廉价筛查。正如其他筛查工具一样,优化配置取决于受试人群。
在Chan等人研究的这类低危人群中,阳性PPG结果提示患者存在房颤的风险约为50%;所以使用PPG的筛查程序必须具有综合性的随访计划。在房颤高危患者(例如房颤消融后人群)中,可以记录心电图的装置是更好的。与AliveCor等可以向专业人员传输心电图的装置不同,即便其描记结果是由专业人员进行解读,PPG也不能提供决定性的诊断。在启动抗凝治疗之前,必须通过心电图进行诊断。
应用廉价方式广泛筛查房颤以预防卒中的设想是非常重要的。基于APP的房颤筛查技术是种很好的做法;但是,低危人群中的假阳性结果也可能是我们陷入捕风捉影的怪圈。
编译自:App-Based Technology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Screening. Practiceupdate. September 19, 2016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