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贫穷地区心血管危险低,但实际患病率却较高!

作者:卢芳 来源: 中国循环杂志 日期:2017-02-13
导读

         PURE中国最新分析揭示“心血管危险和发病悖论”:贫穷地区心血管危险低,但实际患病率却较高

关键字:  心血管危险 

        清华学者曾用“一个中国,四个世界”来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的不同,也促成了不同地区公共卫生水平的差异。

        近期阜外医院李卫等进行的全国范围的社区为基础的PURE研究显示,虽然在经济发达的中高收入地区中,居民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负担较重,但心血管病患病率却较低收入地区整体偏低。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应用了INTERHEART危险评分来评估高血压、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高脂血症、家族病史、肥胖、吸烟饮酒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负担,分值越高,负担越重。

        通过对比我国不同经济水平地区,研究者发现,在中高收入地区INTERHEART危险评分分值更高,分别为9.47和9.48,而低收入地区位8.58。

        研究显示,虽然心血管危险因素在中高收入地区负担更重,但心血管病却在低收入地区患病率更高。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中,在高收入地区卒中的患病率更高,缺血性心脏病在低收入地区患病率更高。

        此外,研究者发现,在中高收入地区的心血管流行也存在城乡差异,其中城市居民心血管危险因素更为流行。而在低收入地区,城乡居民心血管病的患病率相似。

        即使得了心血管病,在中高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的用药状况也是不同的。

        研究显示,中高收入地区的心血管病患者使用循证医学证据明确的二级预防药物比例更高,比低收入地区患者高达2~4倍之多,比如中高收入地区的心血管病患者抗血小板使用比例为22.59%和21.99%,而低收入地区使用比例仅为5.51%。

        此外,在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城乡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也有差异,总体城市患者使用率要高一些,而且这种城乡差异在低收入地区尤为显著。

        研究者指出,这项研究与之前全球中高低收入国家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病的流行状况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其中社会经济因素在心血管病的流行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经济发展的差异,促成了不同地区医疗资源配置、医疗质量的差异,促成了居民生活方式生活行为的差异,也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居民健康认知的差异,而这也最终导致了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疾病流行的不一致性。

        研究者强调,需要对全国各地区进行因地制宜的疾病防治措施。

        该研究也是PURE-中国研究的一部分。研究者在2005-2009年共纳入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115个城乡社区的46285位居民。其中,24807人来自收入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10182人来自中等收入的中部地区,11296人来自经济较不发达的西部地区。

        来源:Ruohua Yan, Wei Li, Lu Yin, et 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Risk-Factor Burden in Urban and Rural Communities in High-, Middle-, and Low-Income Regions of China:A Large Community-Based Epidemiological Study. J Am Heart Assoc, 2017, 6: e004445.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