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PEACE研究新分析挑战指南:<60岁心梗男士收缩压≥100 mmHg或无需溶栓?
指南建议,对于发病12小时之内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或12-24小时就诊但仍有缺血症状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指南推荐应该进行再灌注治疗。但如果不能进行急诊介入治疗,是否所有患者都应去溶栓呢?
阜外医院蒋立新团队近期应用典型的决策树方法,分析了China PEACE研究中适宜溶栓但没有接受任何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得出的结论对心梗指南提出了挑战。
该研究发现,男性患者收缩压≥100 mmHg且年龄<60岁的,院内死亡率仅仅为2.5%,远低于总体平均的15%;如果进一步排除前壁心梗病例,那么院内死亡率更是只有1.1%,作者认为,这类患者总数约占10%,死亡率很低,溶栓有可能得不偿失。
基于既往溶栓临床试验结果的假设推算,若患者死亡风险<3%,1000例患者溶栓可减少5例的院内心源性死亡(从30例减至25例);但不幸的是,将会发生7例脑出血(其中4例致死,2例致残)和20例其他出血并发症。换而言之,死亡风险<3%的患者溶栓获益未明显大于风险。
作者认为,包括指南在内,就算是众人眼中的金科玉律,也存在其自身的局限性。在这个精准医学方兴未艾的新时代,用开放大胆的思路和创新严谨的方法解读证据,甚至提出挑战,也将对临床实践的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
但作者也表示,该研究仅仅观察了院内的死亡率,时间尚短,不能说明远期的结果;另外,该研究是回顾性研究,也受参研医院水平和病历书写的限制,该人群真正的获益和风险还需前瞻性研究来验证。
来源:
[1] Li X, Li J, Masoudi FA, et al. China PEACE risk estimation tool for in-hospital death from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 early risk classification tree for decisions about fibrinolytic therapy. BMJ Open, 2016, 6(10).
[2] Li J, Li X, Ross JS, et al. Fibrinolytic therapy in hospitals withou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capabilities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11: China PEACE-retrospective AMI study. European Heart Journal:Acute Cardiovascular Care 2016.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