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姚焰等融合CT影像与三维标测系统进行了一例消融,称极大提高了消融精确性
乳头肌室性早搏在消融方面具备一定的难度,近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姚焰、郑黎晖等应用CT融合技术进行的一例左心室乳头肌室性早搏消融,效果良好,且经济。
在这则病例中,患者男性,38 岁,因“发作性心悸3 年,加重1 个月”入院。患者药物治疗无效,12导联心电图提示左心室前乳头肌室性早搏。
术者采用房间隔穿刺方法,采用大弯Agilis 鞘经右股静脉途径穿刺房间隔,将4 mm 的盐水灌注消融导管送入左心室,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建立左心室的解剖模型。最后采用将CT 获得的影像与三维标测系统获取的解剖图像进行融合,进行消融,手术成功。
术者指出,充分、精确显示乳头肌和左心室的三维解剖结构,对指导消融导管到位至关重要。但心腔内超声却有一定局限性,比如导管直径较大,增加血管相关并发症;导管费用高,探头易于损坏;提供的均为扇形二维图像,无法显示多平面;还需专门的超声科医师参与等。
而他们采用将CT获得的影像与三维标测系统获取的解剖图像进行融合,能直观显示乳头肌的三维立体结构,并显示消融导管和乳头肌的相对位置及不同方向的贴靠是否良好,极大提高了消融的精确性。
而且,采用CT检查简单经济而且易于实施,术前一次扫描即可完成,避免了血管并发症,且无需超声专科医师参与,显著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成本费用。
来源:郑黎晖,孙巍,乔宇.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融合技术指导左心室乳头肌室性早搏消融一例.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40.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