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但并非所有的胸痛都和心脏有关。今天小编分享的病例中,胸痛到底是何所致呢?
胸痛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但并非所有的胸痛都和心脏有关。今天小编分享的病例中,胸痛到底是何所致呢?
病史
57岁女性,因"间断心前区疼痛2年,加重1天"入院。
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性质呈闷痛,面积横贯前胸,可放散至后背部,持续约数分钟即可缓解,未在意。此后症状间断出现,未予系统诊治。1天前突发剧烈心前区疼痛,伴恶心、手麻,为系统诊治入我院急诊,以"急性冠脉综合征"收入院。
既往无高血压、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病史。2周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未系统治疗。吸烟史数年。
体格检查
BP 130/80 mmHg,HR 62次/分,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
心肌酶谱、动脉血气分析及D-二聚体等检查大致正常。
辅助检查
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CT、主动脉CTA等检查大致正常。
诊疗经过
对于急诊处理胸痛,应先迅速识别或排除高危疾病,如急性冠脉综合征、肺栓塞及主动脉夹层等,这对于后续处理原则及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本例患者通过动态心电图、心肌酶以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通过D-二聚体、动脉血气分析及肺CT检查初步排除肺栓塞,通过主动脉CTA检查初步排除了主动脉夹层。
患者入院第2天,查体出现双下肢肌张力减弱,左侧T4以下、右侧T6以下痛觉减退,左下肢肌力1级,右下肢肌力2级,双侧Babinski征阳性,双下肢腱反射减弱,尿便障碍。胸椎、腰椎核磁检查示T3~T4椎间盘均匀向周围膨出,硬膜囊前缘受压变平,L4椎体内可见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压脂呈高信号,边界清晰,L3~L4、L4~L5椎间盘略向周围膨出,双侧椎间孔及侧隐窝略狭窄。考虑患者既往无神经系统疾病病史及相应症状、体征,发病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此次发病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继而出现双下肢无力、病变节段以下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尿便障碍等,结合脊柱核磁检查,考虑急性脊髓炎诊断明确。
讨论
胸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资料显示,120调度中心25%的患者主诉为胸痛,约占急诊内科患者总数的20%。其病因复杂,涉及多个器官及系统,且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较多,包括主动脉夹层、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肺栓塞、气胸等。有研究对813例胸痛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发现,非心源性胸痛多于呼吸系统疾病、骨骼肌系统疾病等相关,脊髓疾病所致胸痛较少见,其中以急性胸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脊髓炎尚未见相关报道。本例患者以胸痛症状首发,逐渐出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给予及时诊断及治疗后,患者预后尚可。
心脏、冠状动脉和主动脉神经丛是由交感神经干的C3~T4、5节段发出的交感神经纤维及迷走神经的分支一起组成的,支配心血管的运动功能。急性脊髓炎时脊髓节段神经后根受刺激可引发相应节段支配部分的疼痛,其分布范围与脊神经后根经反射引起的心源性疼痛相似。另外,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若在椎骨通道内受到椎周软组织影响引起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可引起心肌缺血性改变,心电图出现明显的ST-T变化。
本例提示
1. 以急性胸痛为首发症状的疾病虽多见于心源性疾病,但仍不能忽视非心源性疾病所致,应结合患者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加以鉴别诊断,首先排除心梗、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高危胸痛疾病的可能。
2. 对患者病情及体征变化进行动态监测,缓解症状的同时应积极查明病因。
3. 急性脊髓炎多以节段性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首发,并多有发病前病毒感染的病史,但以急性胸痛为首发者较为罕见。在胸痛诊疗过程中,排除常见病的同时,应注意避免遗漏此类罕见病例的可能,必要时可行核磁等相关检查及相关科室协助诊治。
病例提供: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刘雪岩 刘国晖 闫明洲 杨萍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