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大一附院学者称,幽门螺杆菌感染增加介入后出血风险!
对于心脏介入医生而言,都希望每一位心梗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能够恢复到最佳健康状态,不过有时候治疗效果就会在幽门螺杆菌上打个折扣。
近期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定、刘静等进行的研究就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者介入术后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会增加上消化道出血风险,而积极抗菌治疗有助于降低出血。
研究随访1年结果显示,对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如果未能给予抗菌治疗,其上消化道出血率为5.5%,远远高于未感染者和已经接受抗菌治疗者,后两者出血率均为1.8%。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呕血和黑便等临床症状也更为多见。
此外,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全部发生贫血,而接受抗菌治疗组为57.1%,未感染者为50%。
研究者还发现,对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治疗方案后,其1年后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为82.4%,清除效果较为显著。
为此,研究者指出,应该对于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以及时抗菌治疗,已降低患者介入后出血和贫血的发生风险。
来源:刘静, 张铁亮, 戴远, 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治疗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 1060-1063.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