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什么是回归谬误?如何避免?

作者:新生大学 来源:微信公众号“新生大学” 日期:2016-11-15
导读

          中国有句俗话叫虎父无犬子、强将手下无弱兵。但现实生活不完全是这样,虎父时常也会生出犬子,强将手下也经常有弱兵。是老祖宗的话错了,还是我们的世界退步了?

关键字:  回归谬误 

        中国有句俗话叫虎父无犬子、强将手下无弱兵。但现实生活不完全是这样,虎父时常也会生出犬子,强将手下也经常有弱兵。是老祖宗的话错了,还是我们的世界退步了?

        最近微信公众号新生大学发了一篇文章说,统计学上有一种叫“回归谬误”的现象。它告诉我们,虎父拥有同样厉害的“虎子”,只是一个偏离正常情况的小概率事件。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什么是回归谬误。

        从统计学上看,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围绕一个均值来回波动,这叫“均值回归”。但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习惯忽略这种规律,然后找一些莫须有的迷信说法来解释这种现象,这就是“回归谬误”。

        回归谬误有两种常见的表现。第一个表现是不考虑“回归效应”,而盲目地做出预测。

        举个例子:有人统计发现,高中成绩和大学成绩存在弱相关性。也就是说,上高中时候成绩好的人,上了大学成绩通常也会不错。那我问你,高考考725 分的学生,大学期间的成绩大概在什么位置?心理学家问了很多人,他们都觉得高中这么高成绩的人,大学里一定也是数一数二的。

        实际上呢,按照咱们说的均值回归,考试成绩应该是围绕一个均值来回波动的, 725分这样的高分肯定是不多见的,这个成绩很可能是一次偶然的结果。到了大学之后呢,这个高分就会回归正常,这就是回归效应。从这个角度看呢,这名学生上了大学成绩还这么高的概率是很低的。

        你看,不考虑回归效应做预测,犯错误的概率被放大了很多。

        “回归谬误”的第二个表现是盲目归因。

        举个例子:病人的了绝症之后,各种办法都没用了,只好采用安慰疗法,给病人心理暗示,让他相信病情能好转,结果病情居然真的有所好转。所以,很多人就认为安慰疗法真的能让患者“起死回生”。但事实上,由于“回归效应”,病情在恶化到极致之后,会向平均水平回归,这就是说,这些病人的健康状况只是正常的“触底反弹”而已。

        再比如,有些运动员会把登上杂志封面看作是一种不祥的征兆。因为他们发现,上过封面之后,自己在比赛中的表现会一落千丈。其实,他们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前几次的超常发挥,才让他们有机会登上封面,而之前的表现本来就不是他们的平均水准。所以按照“均值回归”的原理,登上封面之后,表现有所下降是正常现象,不明就里的运动员却认为是上杂志让他们倒了霉。同样一个道理,父亲很厉害,也只是这个家族基因在延续过程中的一次偶然爆发,儿子的相对无能,就是一种基因的“均值回归”

        既然回归谬误会让我们犯错,那我们应该怎样避免呢?

        首先,意识到“回归谬误”的存在,带给你的负面影响其实就已经减轻很多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提醒自己“盛极必衰,否极泰来”,并且保持一颗平常心。

        其次,客观数据能帮我们进一步摆脱“回归谬误”。好的运动员、演员,都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历史表现数据,而不会因为一两次超常发挥,就盲目地自信。客观的数据,能够让我们更理性地做出分析。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虎父时常也会生出犬子,强将手下也经常会有弱兵的原因了吧?一切都只是回归谬误在捣鬼。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新生大学”(虎父有犬子才是正常的)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