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心衰大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发现,首发心梗(MI)患者4年内心衰率高达1/4。 研究者在会上称,既往研究主要针对溶栓阶段的心衰风险,在PCI为MI首选治疗的今天,心衰数据亟待更新。研究期间心衰率较稳定,主要原因是PCI改善了MI治疗使心衰风险减小,同时MI后生存率升高又导致发生心衰的人群增加。明确危险因素可协助医生预测心衰风险,并进行适当干预。 研究者利用英国CALIBER项
ESC心衰大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发现,首发心梗(MI)患者4年内心衰率高达1/4。
研究者在会上称,既往研究主要针对溶栓阶段的心衰风险,在PCI为MI首选治疗的今天,心衰数据亟待更新。研究期间心衰率较稳定,主要原因是PCI改善了MI治疗使心衰风险减小,同时MI后生存率升高又导致发生心衰的人群增加。明确危险因素可协助医生预测心衰风险,并进行适当干预。
研究者利用英国CALIBER项目的电子病历库,分析了1998年至2010年间18岁及以上无心衰史的首发MI患者24745例。MI后30天内心衰率10.0%。中位随访3.7年,6005例患者(24.3%)发生心衰。 年龄和社会经济水平是心衰的预测因素:每增加10岁心衰风险增加45%,社会经济水平较差者(最低对最高五分位数)风险增加27%。此外,以下共存病也与风险增加相关: (风险增加44%)、房颤(63%)、外周动脉病(38%)、慢性阻塞性肺病(28%)、STEMI(21%)及高血压(16%)。
在接受"心在线"独家采访时,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峻教授称这一研究很有意义,对未来心衰的防治工作提供了有益指导,同时对结果进行了全面解读。
1.MI后心衰发生率很高,值得重视
国外普通人群心衰的发生率每年每千人中为1-5例,≤45岁人群发生很少,60-69岁人群增至6-8例,≥75岁人群骤增至15-20例,高龄老人(>80岁)中则超过25例。该研究中首次MI后30天內心衰发生率达10%,中位数随访3.7年发生率为24.3%,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国外的心衰病因以高血压和冠心病为主,后者中MI占绝大多数;中国十多年前调查显示冠心病(45.6%)居首,随后为风湿性心脏病(18.6%)和高血压(12.9%)。在冠心病中MI可能也占最大比重。过去,讲到MI的下游风险和二级预防总是强调再梗死和猝死,现在看来随着MI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进步,未来的主要挑战可能来自心衰。密切关注MI患者的心功能、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从而预防心衰十分必要。
2.应该认识到心衰是可以预防的
CALIBER研究为MI后心衰的预防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MI后心衰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社会经济状况较低下、伴有 、心房颤动、外周动脉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及STEMI。这些因素中除年龄和MI类型外,其他因素均有可能消除、矫正或加以改善。此外,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或代谢综合征、吸烟、少动的生活方式等也同样是心衰发生的危险因素。应该强调早期干预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心衰的理念。
3.冠脉血运重建(PCI或CABG)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血运重建广泛使用前的研究资料表明,MI后心衰发生率高,那么现在情况如何?血运重建能否有效防止和减少心衰发生?CALIBER试验提供了可信的证据。近十多年MI患者生存率和生存寿命已有显著增加,加上人群的老龄化,本应使心衰发生率也显著增加的。但是,研究期间(1998年-2010年)心衰的发生率较为稳定,例如1998年至2001年MI随后3年中心衰发生率为17.9%,而在2004年至2007年类似的人群心衰发生率为21.6%。MI后心衰发生率较为稳定,可能的解释只能是冠脉血运重建术以及药物治疗(包括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即改善了心肌重构的程度,延缓与预防了心衰发生的进程。这就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我们对MI的现代处理正行进在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上。今后应进一步规范MI患者冠脉血运重建术和经循证有效药物的积极应用。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