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心血管

【ACC直击】张萍教授点评:胺碘酮或利多卡因能为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带来什么?

作者: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张萍教授 来源:壹生 日期:2016-04-06
导读

院外心脏性猝死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在美国每年发生院外心脏骤停的人数高达326000/年,仅有10%的生存率,因而院外心脏骤停的救治是一个持续性的挑战。虽然一些地区安置了AED,提供了心肺复苏的时机,但是在这些患者中有50%在电除颤后进入不稳定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的状态,因此,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成了这类患者心肺复苏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是患者是否能够从中获益,改善预后呢?既往的小样本研究不能完全回答这一问题。

图片1.jpg

院外心脏性猝死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在美国每年发生院外心脏骤停的人数高达326000/年,仅有10%的生存率,因而院外心脏骤停的救治是一个持续性的挑战。虽然一些地区安置了AED,提供了心肺复苏的时机,但是在这些患者中有50%在电除颤后进入不稳定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的状态,因此,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成了这类患者心肺复苏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是患者是否能够从中获益,改善预后呢?既往的小样本研究不能完全回答这一问题。

2016年在芝加哥召开的第65届ACC年会上,4月4日颁布了一项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性院外心脏骤停后胺碘酮、利多卡因和安慰剂的对照研究,入组来自北美10个地区55个急救站的37889例患者,均为18岁以上非创伤性心脏骤停患者,经过一系列筛选(反复室颤/无脉性室速需要电击、此前未用过胺碘酮或利多卡因等条件均需排除),3026例心脏骤停患者被随机纳入胺碘酮组(n=970)、利多卡因组(n=970)、安慰剂组(n=1059),其一级终点为出院时的生存率,二级终点为出院时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结果显示:出院时,三组生存率分别为24.4%、23.7%和21.0%,无统计学差异,出院时三组患者神经功能的变化亦无差异。但是,在那些心脏骤停发生时有目击者的患者中,应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却能大大提高出院时生存率。

从表面上看,该项研究的结论是: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患者,胺碘酮和利多卡因这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似乎并不能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并且应用胺碘酮的患者需要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比率增加。

但是,在生与死的抉择中不能仅看统计学中的显著性差异,还应看患者的绝对受益,与安慰剂组相比,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组的生存率平均升高3%,可以使每年大约1800例院外猝死患者避免死亡。此外,本研究入选的患者在平均18-20分钟后开始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这意味着大多数患者已经过较长时间的心肺复苏,有可能已出现循环衰竭才开始用药,这时体内酸碱失衡、代谢紊乱,会增加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不能如预期起效。有目击证人的心脏骤停患者之所以能够更加获益,与其及时的心肺复苏、循环相对稳定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因此,该项研究直接或间接地告诉我们,对于心脏骤停电击后仍反复有室颤或无脉性室速的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要尽早应用,特别是那些有目击者在旁边并及时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更能从中获益。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