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ICU患者肌钙蛋白T水平升高46-50%与其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结论:入院时血清磷酸盐水平升高提示AMI行PCI的患者死亡率升高。目的:本研究旨在判断出现心脏骤停并行ECA的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相关预测因素。
背景:ICU患者肌钙蛋白T水平升高46-50%与其不良预后密切相关。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心肌缺血仍是临床实践中的一大挑战,同时对于早起识别并启动有创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一系列研究已经证实,高敏肌钙蛋白T/I水平动态变化对早期诊断AMI意义重大。本研究旨在评估ICU患者肌钙蛋白T水平绝对值升高和短期心原性死亡相关性。
方法:本研究共回顾性观察自2009-2013年内2257例、年龄>18岁的连续ICU患者,应用罗氏TnT检测仪测量肌钙蛋白T水平。主要终点事件为院内死亡。
结果:将肌钙蛋白T水平界值定在0.16mg/ml对预测院内心原性死亡有最佳特异性(78.3%)和敏感性(48.4%),阳性预测率为8.8%,阴性预测率为97.3%。将入组患者按肌钙蛋白T水平分组,<0.16组有1743例,心原性死亡率为2.75%;≥0.16组为514例,心原性死亡率为8.75%,P<0.001。
结论:ICU患者肌钙蛋白T水平>0.16mg/ml提示其院内心原性死亡风险增高。
磷酸盐水平提示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患者预后
背景和目的:近年来有研究证实,血清磷酸盐水平大于正常值高限(>3.5mg/dl)提示患者发生慢性肾脏病(CKD)的风险增高。而高磷酸盐激素——成纤维生长因子-23(FDF-23)已被证实与AMI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入院磷酸盐水平对于预测AMI行直接PCI患者预后的价值和意义。
入组对象:自2001年4月至2015年8月,共入组195例AMI、发病24小时内行PCI的连续患者。
方法:入组患者通过入院时磷酸盐水平分为两组:高水平组(>3.5)有56例患者,正常水平组(≤3.5)有139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院内死亡率、再灌注治疗两周后LVEF、血清BNP水平。
结果:在两组患者中,多支冠脉病变(75% vs. 54%, P=0.007)、Killip分级≥III级(55% vs. 27%, P<0.001)、侧支循环(39.3% vs. 52.5%, P=0.094)、辅助装置(34% vs. 7%, P<0.001)、入院血糖水平(216±100 vs. 166±64, P=0.001)、贫血(23% vs. 8%, P=0.003)、肌酐清除率(40±18 vs. 50±16, P<0.001)、血清BNP水平(630±948 vs. 223±234, P=0.024)、院内死亡(14% vs. 2%, P=0.001)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而两组在年龄、LVEF、CK峰值方面无差异。入院血清磷酸盐水平是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38)。
结论:入院时血清磷酸盐水平升高提示AMI行PCI的患者死亡率升高。
行急诊冠脉造影出现心脏骤停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因素
背景:当前指南推荐,对于出现心脏骤停且高度可疑AMI的患者应予以急诊冠脉造影(ECA)。然而对于类似患者预后的相关预测因素尚无定论。
目的:本研究旨在判断出现心脏骤停并行ECA的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相关预测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2015年间,发生心脏骤停并行ECA的患者的相关资料。
结果:共入组185例患者,平均年龄62.5±13岁,59例为女性。111例患者诊断为STEMI,85%的患者首要心律失常表现为室颤。120例患者出现冠脉完全闭塞,LM/LAD是最常见的病变血管。患者的整体生存率为62%,应用多因素分析发现,尽早恢复自主循环(P=0.007)、STEMI典型临床表现(P=0.03)、低温治疗(P=0.00)、通过冠脉造影明确病变血管(P=0.02)、不合并心律失常(P=0.00)和远期的生存率提高密切相关。
结论:对于出现心脏骤停并行ECA的患者,以上相关因素可显著预测患者预后,而合理及时的处理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