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李学斌教授:起搏器感染,如何处理?

作者:许茂怡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5-11-26
导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学斌教授介绍,近年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处理的起搏器囊袋感染后起搏系统移除病例不断增加。对于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正确处理,理念上已经不存在争议,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指南已经非常明确地推荐说明处理策略,临床工作中如果没有非常特殊的情况,都应谨遵指南。

        李学斌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学斌教授介绍,近年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处理的起搏器囊袋感染后起搏系统移除病例不断增加。对于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正确处理,理念上已经不存在争议,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指南已经非常明确地推荐说明处理策略,临床工作中如果没有非常特殊的情况,都应谨遵指南。

        秉着以上理念,中国心律学会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同举办的“心律置入装置(CIED)感染临床防治研讨会”从2013年至今已开展三届,第一届研讨会旨在强调指南内容,提高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中谨遵指南的意识。第二届研讨会的主题是CIED感染的预防策略,希望尽量减少感染发生率,防患于未然。第三届研讨会的主题是CIED系统移除的技术培训和推广,希望在其他大规模中心推广CIED系统移除技术,因为囊袋感染并不是CIED置入的唯一并发症,还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导线断裂、装置故障,这些情况下也可能需要移除CIED系统,为了尽量减少相关并发症,装置系统移除的技术培训非常必要。

        李教授指出,在临床实践中一定要做好医患沟通,消除客观阻碍因素,尽量说服患者接受装置移除的方案,而保守治疗是违背指南、万不得已的做法。对于顾虑医疗花费而犹豫不绝的患者,一定要详实告知:虽然保守治疗可能在短期内能节省医疗开支、消除症状,但隐患并未消除——细菌宿居在囊袋内,一旦过几年感染复发,病情将更为严重,手术难度将加大,为患者带来更大痛苦,产生更多医疗花费。李教授介绍,仅今年一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囊袋感染患者就达200例以上,大部分为保守治疗后复发。截至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累计拔除起搏器电极导线超过1000余根,成功率达99%以上。

        国外已有文献评估,装置系统延期移除会增加总医疗费用,而我国患者随访不够完善,保守治疗不成功的患者很可能辗转于不同医院,因此延迟装置移除造成的经济负担和健康负担可能被低估。

        李教授补充,指南的遵循中也不排除个体化考虑的情况,其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就是年龄。例如,对于一例高龄(95岁)的单纯囊袋感染患者,保守治疗可能是较好的策略,因为装置移除风险高,考虑到患者预期寿命,装置移除的收益可能过低。相对而言,一例年轻(25岁)囊袋感染患者,预期寿命还很长,应谨记上述复发风险、延迟移除造成的更大手术难度等,最大可能照指南处理。

        总之,任何临床决策都要仔细衡量风险与收益。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