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医学的出现真正搭起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桥梁。5月19日~20日,由北京协和医院主办的第4届转化医学研究国际论坛在京召开,本届论坛荣邀包括现任《科学》(Science)杂志总编辑阿尔伯茨(Alberts)、198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毕晓普(Bishop)等在内的8位中美科学大家作报告,针对转化医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与前景展开研讨。
转化医学的出现真正搭起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桥梁。5月19日~20日,由北京协和医院主办的第4届转化医学研究国际论坛在京召开,本届论坛荣邀包括现任《科学》(Science)杂志总编辑阿尔伯茨(Alberts)、198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毕晓普(Bishop)等在内的8位中美科学大家作报告,针对转化医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与前景展开研讨。
Bishop教授作了题为“The Cancer Genome and Therapeutics(肿瘤基因组与治疗)”的精彩报告。
Bishop教授首先介绍了肿瘤与基因的关系。他指出,肿瘤的发生源于基因功能的失常(抑癌基因表达缺失或原癌基因表达获得),从而产生一些正常细胞中不存在的蛋白质。而目前主要是针对肿瘤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治疗。
Bishop教授认为,首先我们应区分肿瘤基因中的“驱动基因”和“乘客基因”,因为在癌症基因组中,仅有少数突变起着关键的驱动作用,而绝大多数突变可能只是“乘客”,不会促进肿瘤发展,但可发生在肿瘤生长期间。而治疗肿瘤最理想的状态是只对肿瘤“驱动基因”进行靶向治疗,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
Bishop教授说,目前大约发现50类肿瘤,每一类肿瘤有500个基因组,共发现了25000个基因组。而当今工作的重点是对上述这些肿瘤基因组进行测序,目前已完成了几百个基因组的测序工作。不同种类的肿瘤有各自的基因特征,但也只是“相对独立”。目前基因治疗的方法有:抑制肿瘤基因功能的获得;替换功能缺失的基因;多方面治疗(如合成致死)。
Bishop教授强调了肿瘤治疗中多种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但治疗过程中不能以正常基因为靶点,尽量保护正常细胞不受损害。Bishop教授举例说明通过抑制周期调节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激酶)、染色体乘客复合体(如Aurora激酶抑制剂)、谷氨酰胺的代谢均可影响原癌基因Myc的“促肿瘤“作用。
Bishop教授最后总结说,基因治疗的确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很多研究显示,基因治疗在多种肿瘤治疗中有很好的效果。如三氧化二砷可治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BRAF选择性抑制剂PLX4032治疗黑色素瘤可获缓解、他莫昔芬可延长乳腺癌患者生存、PARP抑制剂治疗乳腺癌、卵巢癌前景值得期待。但基因治疗并非一种“万能”的方法,不能取代其他的治疗方法。每种肿瘤都有各自的特点,具体问题须具体分析。
(本次会议详细报道请关注近期《临床肿瘤学论坛》)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