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 1934年 Mixter和 Barr首先报告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成功施行髓核摘除术以来,髓核摘除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方法。但行髓核摘除术后,椎间隙空虚继发椎间隙变窄,椎体间异常活动增加,小关节移位可导致小关节综合征和椎管狭窄。虽然行脊柱融合术后,早期可重建脊柱稳定性而缓解疼痛症状。但却改变了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可促使周围组织和相邻椎间盘退变,约有 30%术后远期疗效不佳,甚至引起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目前,国内外对人工髓核置换术仍存在不少争议。其
自从 1934年 Mixter和 Barr首先报告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成功施行髓核摘除术以来,髓核摘除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方法。但行髓核摘除术后,椎间隙空虚继发椎间隙变窄,椎体间异常活动增加,小关节移位可导致小关节综合征和椎管狭窄。虽然行脊柱融合术后,早期可重建脊柱稳定性而缓解疼痛症状。但却改变了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可促使周围组织和相邻椎间盘退变,约有 30%术后远期疗效不佳,甚至引起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目前,国内外对人工髓核置换术仍存在不少争议。其临床应用处于缓慢发展状态,但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髓核置换并不直接恢复纤维环、小关节或椎体终板的生物力学功能,而是通过重建正常的力学传导机制来间接恢复他们的功能。目前研究设计的髓核假体主要有PDN(prosthetic disc nucleus)假体、Neudice假体、Regain假体和Aquarelle假体等。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人工髓核商品名称为PDN-SOLO 假体,它是由水凝胶内核和聚乙烯套组成,可以吸收其质量80%的水分,使其自然膨胀,恢复椎间隙高度。从纤维环切口将人工髓核植入椎间隙,可以保持节段的稳定,增加椎间隙高度,解除或减少纤维环、小关节的剪切应力,使周围韧带结构稳定。髓核置换的适应证主要是年满 18岁,存在退行性单节段椎间盘疾病产生的慢性椎间盘源性腰痛,椎间隙高度大于5 mm,椎体终板无 Schmorl 结节和骨折者。禁忌证包括:症状严重的中央型椎管狭窄、椎间孔或侧隐窝狭窄、腰椎滑脱超过Ⅰ度或峡部不连、严重骨质疏松或骨软化、纤维环不完整、手术部位或邻近椎管肿物、脊髓畸形等 。
前路腰椎全椎间盘置换术和人工髓核置换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是:假体位置不良,假体移位、脱出,假体下沉,椎体终板改变等。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